台中國家歌劇院外觀。(記者蔡淑媛攝)
台中國家歌劇院第一代總監王文儀五月底將卸任。(記者何宗翰攝)
台中國家歌劇院前年九月底開幕,風波不斷,從場館建築、票價、出租場地都曾經是媒體批判的焦點,但至今年四月底,入館人數已超過三百九十四萬人次、有十八萬名民眾觀賞免費演出,更有卅一萬名民眾購票入場,票房穩定成長,歌劇院首任總監王文儀,從四年前一路看著歌劇院從荒煙蔓草到今天營運正常,五月底即將卸任的她,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情。
答:定位上,歌劇院是個藝術劇場,身為一個國家級的場館,它必須符合各界的想像或期許,例如有的民眾希望歌劇院應多設座椅、反映廣場夜間照明太弱等,但歌劇院有伊東豊雄的設計理念,是很重要的建築體,不希望因為大家過去的習慣或自我想像,就擅自變動。
藝術是千秋大業,做為第一代總監,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要求的優先順序訂好陸續完成,除了做好節目,還要確定藝術事物上的理念跟堅持,也要與政府組織、民意代表及每個關心歌劇院的人持續友善溝通。
在藝術劇場的前提下,我們和台中市文化局配合花都藝術季,和教育局合作邀請全國藝術才藝比賽得獎的小朋友進入歌劇院演出,今年暑假的音樂劇系列也和觀旅局合作在節目中順便推廣台中觀光。
答:古典音樂的氣質跟內涵在台中是非常豐厚的,這點其他城市無法比擬,但台中沒有藝術大學,年輕族群的基礎是小的,專業人才全都來自台北,產業鏈的支援也都來自外縣市甚至國外,社會氛圍對劇場比較陌生,觀眾希望我們演出更多的古典音樂,但歌劇院真的是劇場不是音樂廳。
歌劇院接下來面臨的是不要讓「高原期」發生,當初開幕時雖然吵吵鬧鬧,但受全國矚目,一個文化場域如果沒有人關注,變成蚊子館,就太淒慘了,如何持續創新、繼續被關注,做一些特別有趣、大家沒想過的事情,是最大的挑戰。
答:我最崇拜的是法國導演喬埃.波默拉,他的童話三部曲的小木偶、灰姑娘都在台中演過,明年小紅帽也會來。他非常有魅力,絕不接受政府補助,作品的美學跟質感重新定義劇場關於節奏、戲劇角色的切入或場面調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語言,重新詮釋了童話的內涵,賦予新意涵。
我將歌劇院視為一個藝術翻新基地,在全球找最棒的作品,然後善用這個空間來製作,說實在的,把我們團隊丟到哪裡,都會做同樣的事情,就算丟到文化中心,還是會把它翻新,錢不夠多、器材老舊都是其次,只要能精準的、按部就班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作品本身就是場館的最佳代言人。
就像林懷民老師呼籲的,場館本身會因人員的專業、經營的理念,帶動更多的文化事物,如果開放各地文化中心,讓一些表演藝術團隊進駐,也進行人才培訓的課程,讓現有空間多百分之五十的功能,藝術就更能夠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