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股災元凶:RMB

文/黃天麟

恰好陳水扁總統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二十五周年慶晚宴上提出「四要」訴求的次日,以亞洲為主的全球各大股市幾乎全軍覆沒,台股也暴跌二八五點,跌幅三點七四%。有人問我,是不是受「四要」之影響,我回答說,「台灣的總統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就該慶幸了」。

言歸正傳,稍具國際觀的股市觀察者應都知道,上上週中國股市大跌八點八%,是此次全球股災的導火線。那天中國市場傳出追查非法交易等消息,引發恐慌性賣壓。之前,中國政府也使出開徵土增稅的撒手?,殺得地產股哀鴻遍野,目的就是要維持偏低的人民幣匯率,以期在世界的經貿往來中持續獲得不當利益。

人民幣匯率至一九九四年,貶抵八點三元對一美元(註:一九八○年是一點五元人民幣對一美元)。拜人民幣之大貶,「Made in China」就變成所向無敵,在世界市場掠地奪城,短短十二年間,搶進一兆多美元的外匯存底,受人民幣不尋常低估而受害的國家,卻不計其數。一九九七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雖然導火線是在泰國,風暴的兇手卻是「過度低估的人民幣匯率」。

一九九○年,台商看準低估的人民幣所營造的超低勞工成本,瘋狂投身中國,使中國的傳統產業製品橫掃東南亞,奪去不少東南亞在歐美的出口市場,使泰、菲等國的國際收支亮起紅燈。國際經貿失衡之火,終於在一九九七年七月於泰國爆發,並迅速延燒至東南亞各國。當月筆者就已公開指出,「禍源應是中國,非東南亞」,因立論突兀,當時未獲共鳴。但十年後的今天,筆者論點已廣泛被接受(註:本月四日工商時報也在一篇論述中認為,東亞金融風暴背後的真正因素源於人民的大幅貶值)。

二○○一年台灣政府開放IC產業西進,中國一躍成為資訊硬體的世界王國,人民幣低估的威力進一步侵襲到日、美、歐,去年美國對中赤字更高達二千三百二十五億美元之天文數,「三五黑色星期一」(三月五日)就這樣引爆開來,風暴範圍也擴及全世界。當日恆生指數大跌七七七點(四%),日經五七五點(三點三四%),菲律賓一四二點(四點五四%),各大經濟體的經濟專家、分析師都在試圖為這波全球股災找出合理解釋,但又都懍於中國之威力,抓不到核心。有人還替中國緩頰,將其嫁禍於日圓的利差交易,所犯的錯誤與一九九七年並無二致。

過度低估的人民幣對中國也不是百分之百是正面的。外匯存底的累積必引發房地產價格暴漲,股市飛飆,但北京政府仍然不為所動,一直以各種貨幣政策試圖滅火。因為北京了解,低估的人民幣是達成中國經濟霸權的不二捷徑,但也蘊藏了將來更大風暴的火苗。

去年十二月,我國政府再度開放較高製程的晶圓廠及封測登陸,瀕死中的中國晶圓產業因而得以復甦。若人民幣低估情況不變(即每年只升三%),「大中國科技王國」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世界經貿之失衡將更嚴重,終必撼動世界的政經生態。保身之道,只有敦促美、日,迫使中國糾正其人為低估的人民幣匯率。之前,台幣至少應採只貶不升之策略。「尊重市場機制」雖是我們匯率政策的最高原則,但面對不尊重市場機制,以鄰為壑的中國,國際對它又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我們自不可坐以待斃,日本也是。(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