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歌聲動天,撼動不了殘餘的政治邪靈

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紀念活動在萬人大合唱的歌聲中展開,「台灣」的歌聲嘹亮地響徹凱達格蘭大道。六十年的歲月已然過去,死者無法復生、傷者猶留疤痕、受難者的家庭、親屬在漫長歲月中吞忍冤屈、受盡現實折磨的傷痛也仍未盡平復。「台灣是生咱的所在」的歌聲、「伊是咱的寶貝」的吟唱,道盡了當天參與者的心願,也唱出了六十年來為這塊土地生、為這塊土地死的所有台灣人共同的心聲。

萬眾同聲 虔心紀念二二八

這樣的虔心祝禱,這樣的萬眾同聲,已經許久不見於凱達格蘭大道,許久不見於台灣了。可還記得二○○四年的二二八,有兩百萬台灣人站出來,北從基隆和平島,南迄屏東昌隆村,手牽手,連成一條長達五百公里手環長城的盛況;可還記得當時前後任總統手牽手,面對中國威脅毫不怯懦的堅定—這是用心愛台灣的具體彰顯,也是用愛寫歷史的明確承諾,一如當年李前總統所說,這是台灣人民認同台灣、拒絕中國的再次確定,是「台灣歷史上最令人感動的時刻」。這樣的心,這樣的信念,使得陳呂正副總統終能繼續連任。人民的力量,超越政治動員,台灣的心,使得當時面對國民黨強大挑戰力量的民進黨得以繼續執政。

紀念活動 本質是愛與和平

三年前紀念二二八,是由台灣人民一步一腳印、雙手一條心展現出來的力量;三年後紀念二二八,雖然改由歌詩吟唱取代手腳實踐,也同樣展現了台灣人追求民主、和平和公義的高昂意志。三年前的二二八行踏,已經看不到仇恨,看到的是不同族群共同捍衛台灣的決心;三年後的二二八吟唱,當然更不可能挑動族群、利用仇恨。二千三百萬人都同時看到,並且都當下見證二二八紀念活動本質上的愛與和平的精神,沒有口號、沒有政治動員,沒有「打倒」「推翻」這些違反民主義理的煽腥用語、情緒。

部分媒體 轉移二二八焦點

然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依靠台灣人民信賴才能生存的部分媒體,居然使用諸如「利用族群獲取政治利益」、「二二八已成政客提款機」的斗大標題,以及類似「充滿政客的二二八」、「口水紀念歷史」、「挑起族群傷口」等等似是而非的語詞,試圖貶低並且轉移解決二二八問題的焦點,導向凡是談二二八就是「心有仇恨」、凡是要求追究元兇就是「踐踏外省族群尊嚴」、凡是要求兩蔣「移靈」就是「挑動族群對立」等等謬詞…。這些荒謬用語,都指向二二八紀念活動「不能放掉仇恨」、「顯然狹隘偏激」的語義。

這類媒體的語義邏輯很簡單:過去都已過去,不必再提;獨裁統治是當年歷史的不得不然,必須加以原諒。所以凡是提及二二八事件的傷痕,就是今天傷害族群和諧的政客;凡是要求追究當年元兇禍首,就是不敢面對歷史、意圖利用二二八奪取政治利益的政客。這是多麼可笑而又可惡的邏輯。從語義上看,不要傷害族群和諧、不要利用二二八作政治工具,當然都是對的,所以二二八不能談、不要紀念,元兇也不宜追究,也就被巧妙合理化了。一般人民耳濡目染媒體,習焉久而不察,多半會接受這樣的論調。是非、正義和歷史,就這樣被混淆了。

面對傷痕 洗滌六十年苦難

實際上,不面對二二八傷痕,死難者冤屈無法平反、怨恨難以清澄,這正是過去威權年代壓抑民主的惡行,是因為這個獨裁惡行,方才導致本省外省族群相互仇恨,迄今難以化解;不釐清真相、追究元兇,科以國法,這也正是威權年代湮滅歷史、為獨裁領袖假造神話的遺毒,是因為這種領袖神話遺毒,方才導致二二八真相難明,而國法遭到踐踏,是非正義因此沉淪。

二二八過去六十年了,六十年的苦難並未獲得徹底洗滌;獨裁者殘餘的邪靈卻仍然盤據這塊土地,不肯散去。這才是今天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必須共同承擔的問題—和平的降臨,依靠正義彰顯;正義的彰顯,有賴國法衡平。二二八事件的徹底解決,因此必須從依照國法制裁元兇做起,不依國法衡平,正義無以彰顯;正義不彰,則和平無望。這非關族群問題,也和政治口水扯不上關係。這是我們這個進入民主法治年代的社會,面對歷史最素樸的作為,面對公義最理性的實踐。紀念二二八六十週年,萬人合唱的歌聲,強調愛與和平的信念,都真誠十分、讓人感動。但歌聲固然可感,媒體依舊有辦法加以扭曲,看來還是無法撼獨裁政權殘餘的邪靈一根汗毛,唯有根據事實,早日釐清二二八真相,依據國法,追究事件元兇刑責,才能徹底清除政治邪靈,讓族群問題不再無風起浪,還正義、是非、和平予台灣。

(作者向陽,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