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致掌管都市計畫大老爺們

◎ 楊勝德

震災後追究責任,直指建築師設計不當、監造不當,令人覺得偏頗。為何不探討影響設計之法令規章?再往上溯源,為何不探討都市計畫劃定與土地開發政策的失能與不當?

都市計畫在群集各方人馬互相角力之下,一期一期的編定、一區一區的重劃,將基本的農地變成建地,這不打緊,也將河灘地變成建地、將煤渣堆積地變成建地,還將邊坡地滑地區變成觀光遊憩地!這些所謂地質敏感地區,在二、三十年前有人會質疑嗎?有人會警告你嗎?不可能!相關資訊是三年前經過很大的阻力,才公布地質敏感區域地圖

像花蓮地區,當年舊有河川地劃歸建地,增加巨大財富,皆大歡喜,但卻潛藏危機,強震來臨時可能爆發不可收拾的災難。

又如過往台北市「基隆河廢河道」開發建案,曾發生地下開挖安全支撐崩塌,打醒了所有的建管單位與開發單位,不得不更謹慎地實行開發行為,以避免可能的災難發生。有此個案經驗,在後續台北市「基隆河截彎取直」開發案回填沙土時就有經過「壓密」的動作,減低往後開發可能的地基下陷,申請建築許可也經過重重的把關審核。

花蓮地區的建築物,經過無數次地震的檢驗,該裂的都裂了,該倒的都倒了,經驗與時俱進,當人們起新厝時,都知道加強抗震的重要性。但是掌管都市計畫大老爺們,在公布計畫時,有否加註開發地區過往歷史地質變化?提示過往是河灘地的特殊地質?提供開發者對於「米崙斷層帶」應有基本資訊?建管單位有無針對這個河灘地議題、斷層帶議題,作審查核發建照的把關工作?

六十三年興建的統帥大樓、七十六年興建的雲翠大樓,能以當今一○七年較進步法條檢視嗎?

(作者為建築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