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10年間提高45倍 貧富差距惡化須正視

◎ 張溫波

某一國際慈善機構日前指出,二○一○年以來,全球十億美元以上富豪的財富,每年增加十三%,為一般勞工每年僅增加二%的六.五倍。尤其是去年全球股市再現高度繁榮局面,全球財富增加之中,有八十二%落入一%富豪口袋,占全球人口一半的卅七億人,卻未分享毫釐,更凸顯貧富懸殊惡化。

貧富懸殊其來有自,各國皆然。揆其原因,主要為各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快速與財經政策遭受扭曲。但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加速國際經貿整合與國際生產要素移動,造就所謂「贏者全拿」的效應也是原因之一。各國經濟體系之中,弱勢族群被剝奪感就愈為明顯。

台灣所得分配狀態也如出一轍。根據財政部統計,不論五分位、十分位或二十分位的所得倍數皆呈現遞增趨勢。就二十分位而言,二○○五至二○一五年(最新資料)高、低所得倍數從五十五.一五增至一○○.三二倍,十年間提高四十五.一七倍,貧富懸殊至為明顯。

二○一五年適用最高稅率四十五%(年入一千萬元以上)的富豪,占總報稅戶的○.一六%,平均每戶綜合所得額三○五四萬元,其中未繳分毫所得稅者不乏其人,實際有效稅率卅五.五六%,較名目稅率降低九.四四個百分點,反映政府恩賜的節稅優惠。二○一八年一月十八日立法院臨時會通過「全民稅改方案」,最高稅率降為四十%,富豪平均每戶受惠八十一.七萬元;又富豪實際有效稅率及股利稅率同告降低的「紅利」也不少,兩項合計減稅額遠超過大多數中低所得戶兩項扣除額(七.八萬元)及少數家戶三項扣除額(十三.六萬元)。稅改的結果,對富豪錦上添花,違背所得重分配功能,所得差距更加惡化。

貧富懸殊惡化,也是拖累民間消費與經濟成長的變數之一。富人平均與邊際消費傾向偏低(高儲蓄),而窮人則偏高(負儲蓄);前者所得大幅增加,但消費增加有限,後者所得增加,消費增加幅度大。因此,縮小所得差距,提振消費,促進經濟成長,帶動就業增加,讓庶民有感,為政府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

(作者曾任台大教授、經建會處長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