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需要軍事事務革新

◎ 張延廷

軍隊任務的專業性不同於民間一般專長,依兵役法規又有屆齡退伍的服役限制,所以很多軍事人才無法在軍中長留久用。有時正值青壯年代的軍人,即因為軍隊專長分類及升遷限制等各種因素,當到達最大服役年限時,便必須依規定離開國防專業職場,使好不容易培養、又饒富經驗的軍官、士官必須離開軍中,形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因此有必要全盤檢討軍職、文職人力的結構,充分調整及鼓勵即將屆退的軍職人員繼續留軍中服務,發揮軍隊組織最大的經驗價值。而目前國防事務所面臨的長期隱憂,是國家長年投注大量資源所培育的國防專業人才,囿於軍隊組織結構限制,在服役年限到達屆退年齡時,不論有無豐富的軍旅經驗,都必須依規定離開國防專業職場,使原本經過時間長期淬煉而出的軍事專業,也都因退役而歸零形成人力資源浪費。

現代戰爭型態已明顯不同於往昔,不但戰爭來得快,武器裝備又比以往具有更強大的殺傷力及毀滅力,必須具有高度資訊化、專業化、整合性的複合型人才,方能應付日趨艱深、複雜的現代化戰爭,才能進一步嚇阻戰爭的爆發。而這些高難度的軍事專業,正需要經驗豐富的資深軍官、士官在軍中長留久用,發揮嫻熟的戰術戰法經驗價值、管理專業、高端裝備維修等,將現代化武器裝備性能做最大的發揮,方得累積強大的戰力。

例如目前空軍官校,便聘用了一些已退役的資深飛行教官,繼續留在學校擔任教官,而這些教官不但具有數千小時的戰機飛行時數,帶飛經驗又非常豐富,能很專業又迅速的知道要如何帶飛學生,傳承得來不易的飛行經驗,可掌握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教學生懂得飛行操作要領。而這些稀少的專業飛行人才,退伍後並沒有立刻到民航公司當飛行機師拿更多的薪水,反而憑著一股當年從軍的使命感與服務熱忱,在軍中繼續作育英才,又不知為國家省了多少可貴的飛行訓練成本。

現在各國都在進行軍事事務革新,冀圖以最少的人力資源成本,留用培養不易之軍事專業人才轉用為國防事務專員,並鼓勵屆退軍職人員續留在軍中服務。不但可因此立即上手推動相關政策,並有利經驗與技術傳承,可立即擁有最佳建軍備戰人才、有效延長軍職人員職涯、降低軍隊人力維持成本,為一舉數得、經濟有效的國防方策。

(作者為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