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二二八傷痕何時撫平?

■ 林黎彩

九○年代全台風起雲湧研討「二二八公義」,立法院終於完成「二二八賠償處理條例」立法。當時的高雄市長吳敦義選擇在壽山要塞附近建紀念碑, 碑文由陳芳明老師執筆,卻被修改得四不像,其中碑文放不放彭孟緝,成為最激烈的爭議,當時我揚言─碑文不放彭孟緝,紀念碑落成典禮上,她將頭撞紀念碑,最後吳市長讓步,但強調彭孟緝這三字必須括弧,此碑於一九九三年落成。

落成後的紀念碑經常遭受破壞,潑灑黑漆、紅漆。在家姊力爭請人清理後,環境逐漸清潔美觀,慢慢被民眾接受認同,之後市政府搬遷新址,經受難家屬要求,希望把舊市府改成二二八紀念館,吳市長不准,只同意在內設一室為二二八紀念展館當常態展示館,於一九九八年完成。

二○○○年,在謝長廷當選市長之後,家屬反映紀念碑文不實。二○○五年四月初,文獻會召開會議同意修改碑文,會中,某教授說:碑是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修改不易。當時家屬還信以為真。

二○○五年十二月,意外接獲通知我為建碑委員。關於重新建碑,個人並不反對。第一次決議舊碑保留,第二次會議竟然有歷史學者提議,要把舊碑鋸掉,放到倉庫內,供日後學者研究。為此,我姊妹倆再次連署要求只修碑文,不需要重新建碑。理由是初衷只要求修改碑文,把舊碑的原碑文磨平,深度約零點五公分,並不會有明顯的影響,如果把舊碑拆除重新建碑,將來恐怕會徒增事端沒完沒了。

最後,舊碑保留了,如今新碑也己落成了!竟然是用磁磚建造的二二八紀念碑,怎麼會這麼的粗糙草率?而且四周陰暗,滿地的鳥屎,狹小的空間,讓人難過傷心!為什麼高雄市文化局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勉強完成一個不到三十分的紀念碑?

這十幾年來,台灣人民在爭民主、自由之路上缺少公義。二二八事件的元凶遲遲無法確認定罪,而元凶之家屬依然吸取民脂民膏,驕恃傲慢。究竟台灣最深、最痛的傷痕何時才能撫平?

(作者為二 二八受難者家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