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高齡社會 老人產業

◎ 鄒筱涵

內政部公布一○六年十月底我國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已達十三.七三%,預估明年將超過十四%而邁入高齡社會。儘管這個比率較鄰近的日本為低,但因我國少子化情形嚴重,預估一三五年我國人口有三分之一是老人。此將產生許多安養及照護問題,且政府勢必面臨稅收減少及社福費用增加等財政負擔。

老化問題不是只發生在臺灣,事實上聯合國在一九九二年就關注到世界人口正以穩定、驚人的速度走向高齡化,而呼籲各國推行高齡問題方案。我國因退出聯合國,少了許多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政府也遲未正視老人議題。幸好我國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超過二十%)預估是在一一五年,距今尚有九年調整期間,政府應好好把握這段轉型黃金期,化高齡危機為轉機。

由於國家財源有限,一定要從制度根本著手,引入金融機制,讓財政負擔減少。在此提供幾點方向:

一,提高保險年金提撥數額:依照人權公約,締約國須立法要求國民從特定年齡開始加入強制性老年保險制度。我國已有勞保、公保及國民年金等機制,但提撥數額太低,沒多久這些退休年金都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立法機關應確實面對問題,提高年金提撥數額,別只讓早期繳費的人領到年金,後面繳費的人一毛都領不到,而損失多數人權益。

二,善用信託結合照護機制:政府現在推以房養老,多半結合銀行端以授信方式處理,但有不動產的老人未來房子所有權將移轉給銀行,國人普遍難以接受。其實透過信託移轉,結合安養機構之照護功能,擁有不動產的老人只要成立不動產信託,相關收益轉至安養機構進行照護,即可同時保有房子,又能獲得安養。

三,發展老人金融,免除詐騙威脅:除了不動產,老人財產亦可交付信託管理,除可以進行遺產規劃而享節稅效果外,亦可免遭詐騙集團盜取。

四,老人電子商務商機:老人可以帶動許多如老人購物、清潔、外出之電子商務事業。

臺灣雖面臨老化的問題,但只要政府此時思考因應之道,不僅解決高齡問題,還可促進老人產業之發展。

(作者為臺北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