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國「減稅與就業法案」的波及效果

◎ 張溫波

美國「減稅與就業法案」將於元月一日生效。這是自一九八六年以來美國最廣泛的大幅稅改方案,波及效果涵蓋全球市場。各界評價紛紜,殊值主政者正視與因應。

川普擴大降稅的積極作為,旨在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勞動生產力及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美國經濟成長。惟因降稅「紅利」之分配,富人優於中低收入戶,貧富懸殊更為惡化,明顯違反公平正義原則。從學理推論,降稅本質上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引發的波及效果可從兩個層面來觀察。

實質面:減稅振興內需,振奮民心,具有加碼作用;增加生產力,振作經濟活力與潛力,促進總需求與總供給同時擴張,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實質面效果。尤其美商海外投資所得長期滯留資金高達二.六兆美元,若果如預期回流本國轉入投資行列,對經濟活力與潛力更有加成作用。

貨幣面:跨國企業滯留海外資金回流,除縮小國際收支赤字之外,勢必增加貨幣供給,促進利率下降,抵銷前述總需求擴張所提升的利率,可助長投資及就業繼續增加。惟因美元資金回流美國,各國搶美元風潮擴大,導致美元相對升值,不利美國出口,而美商進口成本相應降低,又美國總需求擴張,更帶動進口增加。結果,美國貿易逆差更為擴大,整體對外收支難以改善,亦會使GDP降低。

綜合正反面淨效益,主要視美國國內投資規模而定。據國會聯合債務小組估計,未來十年經濟成長率增量○.八個百分點,顯見川普樂觀估計目標值四%(今年二.二%)達成不易,未來國債相應淨增加一.五兆元。不過,維持充分就業、改善就業結構與提升就業品質,以及通膨率目標值二.○%,應可樂觀預期。

假如全球美元資金不斷回流美國,美元成為強勢貨幣,各國對美輸出將進一步增加。易言之,美國經濟轉強,進口增加,對各國經濟成長利多於弊,各國均霑美國稅改所帶來的「紅利」。不過,一旦美國對外收支再呈惡化,是否採取強硬的保護主義,扭曲世界市場秩序,則是殊值正視的嚴肅議題。

中國對美貿易鉅額順差有增無減,美方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已啟動調查,美中貿易戰一旦爆發,相關國家必受拖累。不過,美國貿易制裁行動,尚難一步到位,主政者必須掌握未雨綢繆的契機,以有效因應。

(作者曾任台大教授、經建會退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