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高等教育的黃昏?

◎ 洪裕宏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二○一七年世界人才報告,台灣整體排名在亞洲優於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的人才素質相當不錯,不過IMD預警,台灣人才外流且無法吸引外籍人才,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隱憂。

教育部於二○○五年開始執行了二期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計畫,二期共投入千億,目標很可笑,「十年之內產生一所排名世界百大的國際一流大學」。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二○一八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大學排一九八名。如果照「頂尖大學計畫」的預定目標,這千億是打水漂了。明年起,教育部將實施五年期「高教深耕計畫」,每年一一八億。二期實施下來又將超過千億,前後二十年投入二千多億,高等教育進步了多少?

高等教育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學生的素質若依IMD的評比,台灣中學生素質在亞洲只輸給新加坡。大學教師的素質整體而言也不錯。高等教育的隱憂其實是在低薪資的問題。IMD就示警台灣人才外流嚴重的隱憂。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北京每月平均薪資已達新台幣四.六萬元,超過台北的四.三六萬元。上海是四.三萬元。因為中國薪資水平在主要大城已追上台灣,加上台灣具發展性的職位越來越少,造成每年近十萬人應徵中國地區的工作。

令人憂心的是,不只越來越多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漂流到中國尋找發展機會,大學教授被挖角的案例也在增加。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光是福建已宣稱三年內要引進千名台灣教師到當地任教。不僅一線大學挖重量級的學者,現在連二、三線大學也都積極獵才。以前要挖角台灣的大學教授到中國任教不容易,因為除了在自己的家鄉工作是主要誘因外,退休後有大約八成薪的年金可以保障晚年生活,即使高薪挖角,多數還是不為所動。但是現在年金砍掉一半,威脅到很多人的退休財務安全感,不得不另尋生路。我最近就耳聞一些個案,對岸以近三倍的薪資加上豐厚的福利和研究經費挖角,甚至於有將台灣的整個研究團隊都挖走的故事。這種型態的人才外流將會挖空台灣的高等教育,教育部的「深耕計畫」恐怕無良田可耕了。高等教育的黃昏是否近了?

(作者為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