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志文
台大張老師廿三日認為本人引用空污與運動研究有缺失,不應告訴民眾目前空品下「可正常從事戶外運動」。
事實上,這是二○一四年美國環保署與疾管局研擬的「關於學校空污旗體育活動指引」,開宗明義目標:「促進孩子的體能活動」,AQI達一○一至一五○(PM2.5八十九至一三八微克/立方公尺),學生仍可正常從事戶外體育活動(除少數有特殊健康問題之族群)。根據WHO最新全球空污報告,全球一半以上城市居民,住在PM2.5年均超過廿五微克/M3的地區,(台灣為較佳的廿一微克且過去幾年年年下降),全球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民眾居住在十微克/M3高標準的空氣品質(一),多數是地廣人稀的與高度限制燃油汽機車的城市。WHO或任何國家的衛生環保單位,從未建議在目前台灣的空品下(年均值),有任何限制戶外活動的必要。
沒人不希望改善空氣品質,事實上,台灣空品呈現穩定改善狀態(過去幾年人人聞之色變的PM2.5也下降三到四成)(二環保署空污年報)。有點歷史感,就知道台灣早告別六、七、八○年代黑衣領、黑鼻孔的空污黑暗期,我們正呼吸著台灣自工業革命以來,最佳的空氣品質,雖然還不夠好,但告訴民眾目前空品,不要外出運動,完全是讓恐慌取代了事實的錯誤,代價是不成比例的空污恐慌造成社會經濟損失,讓空污成為無所不在、無所遁逃的巨大健康夢魘,讓民眾幸福感劇減,更造成日常活動如學生戶外體能活動受到影響,進而造成無必要的慢性病等健康、經濟社會巨大損失。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博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