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減輕與狼共舞的危險

■ 林濁水

感謝黃天麟前輩在我對薛琦教授的許多嚴厲批評多所肯定。但薛「韓國對中國大幅投資超越台灣,所以近年成長超越台灣」的說法錯了;並不能直接就得到李前總統認為戒急用忍時,台灣投資中國少、成長高,陳總統開放後大幅投資中國,所以成長反而慢了就是對的結論,甚至我以為李前總統也錯了,兩樣都錯表示投資中國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成長快與慢並沒有必然的關連。但問題是台灣投資中國的確是「與狼共舞」,因此,李前總統和黃天麟前輩都建議,台灣就學韓國的模式好了。

但是什麼是韓國模式?便是以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支持技術創新並把品牌打入國際,但這一點恐怕我們是學不來的。韓政府全力介入企業改造,例如強制汽車、記憶體、面板等龍頭產業,必須合併成各只有兩家,然後給予企業超額貸款,使其負債額度高過九十%等手段創造規模經濟以求升級,並創造國際品牌,這些做法全世界絕無僅有,更不是民族主義因統獨陷入混亂的台灣有能力加以效法的,所以台灣的企業只好另闢蹊徑。以鴻海為例,在八○年代末本是中型企業,在西進中國後擴增到如今成了產值破兆的台灣第一大民企。

於是台灣出走的電子零件組件和組裝業西進後成為許多世界規模第一第二的公司,配合上留在台灣也做到世界數一數二的規模的晶圓廠和面板廠,共同成為電子業兩支柱。一方面,透過規模經濟而有自我升級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共同架構起廣闊的利潤空間提供創新的機會,創造去年高達三、四十家上市櫃、興櫃公司,獲利達一個股本以上,這是比起國民黨時代一年三、四家多出十倍的空前榮景。榮景撐住台灣的經濟局面,到了今年這樣的公司還要增到六十家以上,極為驚人。格局如此,表示目前電子業已大體完成兩岸比較利益的佈局,再無大舉西進必要,也因此繼續「積極管理」對這些行業西進與否影響已微,只是使商人奔波受苦而已。

在電子業大舉西進前,我們可以談「要不要與狼共舞」,目前則是那些阻止與狼共舞的手段都失敗了,因已經在與狼共舞了。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在這樣的現實上,怎樣透過政策上的努力來減輕與狼共舞的危險,而不是繼續用無效的方法來中止與狼共舞。

至於新政策的拿捏,無論如何,要認識到台、中兩國的經貿既要有全球視野的宏觀,也要有對具體產業分別了解的微觀角度,從實實在在的數字出發,不能憑空做意識形態的爭論才能找到最合理的策略。至於外移中國的台資的數額相信該說的都說了,恕不再重複。

(作者為民進黨前立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