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飛行員看無人機

◎ 陳東雄

近年台灣民間的無人機科研與發展掀起熱潮,長榮大學也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前進國外設立「無人機研究與應用中心」,期待讓世界看到台灣;沙崙綠能科學城也規劃在台南沙崙建立無人機測試場域,以加速產業發展。只是,台灣民間的無人機要加入「航空家族」飛上天,無人機的先進科技只是一部份,從飛行員的角度觀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研團隊應採取更主動積極且符合飛航法規的方式,以尋求政府認同與支持。

為了維持空中的飛航安全,航空器有嚴格的飛航法規要遵守,以免造成空中意外或起降場周邊的百姓損害。台灣現有十六個機場、多座軍用機場及直升機起降場,還有民營飛行場十六處,各有特定使用空域與進離場航道,都合法列入民航局「台北飛航情報區飛航指南」,有合法使用權。另有目視、儀器飛航航路、特種目視航路在不同空層及高度來回穿梭,看似平靜的天空,其實經緯萬端,全賴飛航服務總台辛苦的航管員居中協調及服務,再加上各航空器機長間的專業與信任,才能保障空中安全;而無人機貿然飛上天,飛行員該信任誰?飛航安全及民眾財產安全誰來保障?

軍方與中科院在無人機的飛航空域上有長期合作經驗,尤其陸軍無人機在完備導控程序、適航認證及操作手專業訓練之後,也能成功爭取合法使用空域,穩定地在核准使用空域內執行飛航任務;筆者曾為陸航直升機飛行員,也曾承辦相關業務,我能信賴陸軍無人機的飛航管制,而信任的基礎不只是那架高科技無人機,而是整個導控系統的穩定度、可靠性及導降操作手對飛航法規的專業,陸軍無人機辛苦走了很長一段路,至今已然成為「航空家族」的一員。

台灣民間的無人機科研先進且發展迅速,已有媲美先進國家的豐碩成果,但台灣空域幅員有限,且百姓住宅林立,飛航測試與發展的確不易。不過,科研單位仍可取經軍方,並尋求航空專業,依民用航空法或參照「超輕型載具管理辦法」,向政府申請設立無人機活動團體,建立活動指導手冊,並完備整體導控系統與專業人員訓練程序,成立一個高穩定度、高可靠性的無人機活動團隊,再報請民航局評鑑審核,除使用空域外,也共同負擔飛航安全之責,才是航空界所樂見。(作者曾任陸航直升機飛行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