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提升觀光品質爭取先進國家觀光客源

台灣高鐵通車之後,對於整體經濟社會的效應將逐漸發揮。在台灣邁向「一日生活圈」之路,觀光事業勢必因南北交通便捷而受其裨益,腦筋動得快的地方政府,已就爭取高鐵通車之後的觀光商機,展開行動。我們認為,半年來雪山隧道及高鐵等重大交通建設的完成,正是積極發展國內旅遊的重要契機,而且在積極推動觀光的政策中,應爭取的是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遊客,而非中國觀光客。

台灣觀光產業不論數量與品質,都存在有待提升的廣大空間。就觀光資源而言,我國堪稱得天獨厚、極具特色。地理上,這是北回歸線上第一大的綠色之島;由於緯度及地形特殊,台灣兼有從熱帶雨林到珍貴溫帶喬木等林相,蕨類植物之多甚至超逾北美洲數倍。高山、森林、海洋、溫泉、珊瑚甚至冰河遺蹟,美不勝收,也造就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歷史上,從史前時代開始,這是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南島民族文化之源,東西方民族的交融也使台灣有人類學博物館的美稱。如此多元而豐盛的觀光資源,加上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及觀光需求,卻因人謀不臧,導致台灣淪為觀光逆差之國。

根據「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WTTC)日前發自瑞士日內瓦的統計,儘管台灣二○○六年觀光產值及來台旅客人數都有成長,逾四%的增加率且優於該會預測,但台灣人海外旅遊支出與外國旅客來台開支,仍有新台幣一千一百多億元落差。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非但是觀光逆差國,據WTTC評比,台灣觀光旅遊品質在東南亞地區落居日本、中國、韓國、緬甸、香港、泰國及印尼之後。換言之,觀光這一「沒有煙囪的工業」雖已成全球最重要服務業之一,台灣的觀光產業不論近悅遠來或國際競爭力,都未能與寶島的優異條件並駕齊驅。

儘管政府部門近年在推動觀光產業並非毫無績效,惟不論質量與品牌形象,都有待大幅提升。就此而言,雪山隧道、高鐵六個月來先後完工,應對發展國內觀光有明顯的積極促進作用。特別是高鐵為日本新幹線系統首次向海外輸出,對於爭取主要客源的日本觀光客,不啻增添誘因。從本質說,觀光具有國家產業的特色,其發展需政府與民間,不同部會、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同心協力、整合資源、有效推動;高鐵等完工之後的新形勢,從而也是台灣觀光產業積極出發的新開端。

不過,令人關切的是,從政府到民間,有些人似乎把推動觀光的重點,放在接待中國觀光客。近數星期以來,非但行政院陸委會與交通部觀光局先後備妥相關行政命令,即台海兩岸的「觀光旅遊協會」、「旅遊交流協會」官民合組窗口或白手套,亦已成立,為迎接業界所宣稱的「大陸觀光客龐大商機」預為籌備。我們要不客氣地指出,這種寄望開放中國觀光客以繁榮台灣觀光產業,不僅殺雞取卵,缺乏遠見,最終亦將為整體帶來極大傷害。

就本質說,透過「協會」談判開放中國觀光客,是典型的為經濟小利犧牲國家主權,表面的經濟互惠,實不足以掩飾其去主權、去政府及地方化的特性。更重要的,中國來人在各地常有令人側目的表現,外加從非法停留、打工、傳染疾病到治安、滲透顧慮,在在令日本等先進國家頭痛。台灣是中國處心積慮要併吞的國家,對中國不能沒有戒心,近日王又曾潛逃中國的風波也凸顯,官方對金融及台海兩岸往來管理既欠積極且無效,則面對中國觀光客大量湧入的負面效應,令人對所謂「積極管理」的執行力實難以放心。至於觀光產業的發展,取法乎上,全力爭取歐美日等觀光客,引進先進國家管理行銷專業技能,方為正辦;台灣與中國迄今交流的經驗顯示,後果是導致業者在微利中日趨下游,整體產業難以升級。觀光產業不能再重蹈覆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