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後續觀察

◎ 王悅年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其最後一段授權美國海軍「重新建立」(reestablishes)台灣高雄港或其他港口的泊靠,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台灣提出之進港請求。《2018年法案》要在參、眾兩院通過機會不小,不過要實際落實,還有兩個關卡要克服。

首先,法案需經總統簽署才可生效。按照目前華府氛圍觀之,美中交惡並非顯學,「通俄門」鬧越大,川普可能順水推舟以親中來避嫌。六月二十一日川普才發推特表示,非常感謝(greatly appreciate)中國於朝鮮半島議題之協助;看清這個機轉的北京,隨後傳出邀請川普女兒伊凡卡和女婿庫許納訪中。兩人目前雖任職於白宮,但職務為不具實權之總統助理及資深顧問。北京邀請兩人訪問,可能的檯面下交易讓各界十分憂心。儘管總統否決權在立法程序中不是絕對的,國會能透過再議(reconsideration)「反否決」,不過「邀訪」所傳達出來之政治訊號,必將影響行政部門後續配合度。

外界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大幅放寬台美官員互訪層級。台灣各界雖萬分期待,不過今年已過一半,尚未看到指標性官員訪問;反倒是「漢光33號」兵棋推演中,美軍觀摩團仍由退役將領擔任團長。可見國防授權法案的通過,與行政部門執行間並無直接關係。《2018年法案》雖進一步對美台國防交流開綠燈,惟實務面的落實,還是要看行政當局氛圍。

好在法案內文已明確指美國海軍(U.S. Navy)若受制於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暫時無法達標,台灣仍可退一步尋求「第二海軍」交流做為突破:以海巡署、美國海岸防衛隊、日本海上保安廳舉辦定期海上救難、執法操演。考量二○一○年起,海巡署與中國海警,每兩年都於金廈附近海域舉行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二○一四年雙方更是派出五百五十人、三十三艘艦艇、四架直升機的大規模參演。我國與美、日等國防衛關係本來就深,更應藉由《2018年法案》開放,舉辦演習並讓各國艦艇例行性互訪,以努力提升台灣在亞太的角色。

(作者曾任職於智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