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西進神話

中國「併台超限戰」最成功的一環,莫過於透過媒體對西進之神化。從「神州」、「天府」開始,他們就是以「資源整合」、「互惠雙贏」、「兩岸分工」、「生產中國、運籌台灣」、「微笑曲線」、「品牌行銷」等,一連串的歪理、謬論極盡美化西進,並以「中國崛起」、「國際經濟長河」、「兩岸新思維」、「莫之能禦」等新詞步步予以神化。親中學者即在中國神工鬼斧,無所不在的超限戰術中,如吃上了鴉片,不能自拔地跟者起舞。

此次行政院在北、高市長選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開放半導體八吋晶圓廠投資中國,並將○點一八微米製程登陸予以放行,顯然就是受到此種「廠商西進莫之能禦」的超限戰術之影響。對此統派媒體當然要大加讚賞,幕後的推動者也要在第一時間美化開放的決定,他們說「開放○點一八製程登陸,有助於提升半導體廠商大陸投資事業之競爭力」、「目前台灣已有十座十二吋廠,高階製程遠遠領先中國」、「二○○四年底瓦聖那公約亦已開放○點一八微米製程投資大陸」,所以「放寬政策不會出現縮小兩岸廠商競爭力差距問題」。

乍看之下,西進論者言之成理,但若囫圇吞棗接受其論調,即無異再度踏入過去「上游在台、下游中國,資源整合、垂直分工」、「高階在台、低階技術可以西進」的理論陷阱。

「廠商登陸可以整合資源,使企業更具競爭力」是一九九○年代傳統及家電產業開始西進時說的;「低技術的到中國,高層次的留在台灣」也是電腦產業零件外移中國時理直氣壯的說法。結果如何?十五年的西進,後果歷歷在目,傳統產業、家電業風消雲散,電腦業、NB生產線一條不留,台灣的經濟主體性就一次再一次地被神化的西進魔笛所催眠、沉淪,「戒急用忍」、「積極管理」在官員的歪理下都只成毫無實質的口號。

歷史又在重演,我們實無法理解經濟官員「只要我們(台灣)的技術領先,只要瓦聖那公約可以,我們就應開放」的理論邏輯,忘掉了中國正以近千枚飛彈對準我們的事實,也忘了中國是正在全力輔助半導體業以取代台灣為國策的國家。九○年代中國想要傳統產業來幫助它們出口,台灣迅速給了它;二○○○年後它們要IT產業,我們也毫不吝嗇地開放電腦,NB登陸,讓中國成為兼具高科技的製造王國,替中國賺進一兆美元財富(外匯存底);當今中國的新五年計畫就是要晶圓,正當中國晶圓製造為良率不高而焦頭爛額之時,台灣政府似乎又要慷慨地奉送他們「台灣經十幾年才累積成功的○點一八製程生產管理技術」,台灣○點一八製程的良率高達九十%,這一生產管理技術才是他們朝夕垂涎的東西。

請主張西進的先知不要再誇言說,台灣十二吋晶圓廠已有十座,或說資本支出還在成長,因為這是二○○一年至二○○二年間被你們視為「固執不化」的本土學者、立委及台聯力爭擋下晶圓西進的結果。飲水思源,今天台灣在晶圓產業仍能佔據世界第一,得感謝這些被你們視為「眼光狹隘」的愛台先知。

資金只有一份,請把要投資中國的資金留在台灣,做更高製程的研發吧!這樣會比西進更能使台灣具競爭力,也會讓留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民真正得到經濟成長的成果。

(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