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與林濁水談經濟:國際依賴

■ 林環牆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先生去年十二月七日出版新書「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台灣」後,陸續發表西進中國看法,包括自由廣場三篇論述:「對美依賴大於對中依賴/敬答黃天麟先生」(十二月二十三日)、 「積極管理不如技術創新」(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及「三個錯誤的刻板印象」(一月五日)。這些論述觸及國際依賴、台北觀點,以及積極管理等爭議,爰為文一一就教。

林濁水先生從美、台、中三角產業鏈架構國際依賴,並認為台灣「對美的依賴絕非對中依賴所可比擬」。其實,這個觀點並無完整的風險內涵,意義不大,且恐會不當地合理化當前政府遮遮掩掩的「蘇修路線」。

美國在三角產業鏈上游,佔全球GDP約五分之一,是創新技術供應國,也是最大消費國。美國景氣起落,自然會波及全球各個經濟體,這是國際「總體經濟風險」,短期內雖會帶來景氣循環波動,但長期不會折損台灣的「潛在經濟成長率」。

例如,民進黨剛執政不久,美國高科技產業泡沫化,那斯達克股票指數由二○○○年三月最高約五二○○點崩落至二○○二年九月底的一一四○點,導致台灣經濟在二○○一年嚴重衰退二.二%。台灣受創甚深,即因美、台是該產業鏈內的密切夥伴。惟一旦美國景氣復甦,台灣經濟隨即好轉。因此,台對美的經濟依賴實不足慮。

反之,在三角產業鏈另一邊,台灣和中國的依賴關係,則潛藏下列複雜風險:

一、資源排擠:這是指台灣資源分配演變成在配合中國發展需要,而陷入筆者在「與洪奇昌談經濟」一文所提及的「台灣經濟發展中國化」危機。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中產業鏈的建立雖有利的一面 ,但也有社會機會成本面。過去十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一路下滑,請問該產業鏈的淨利得在哪?

二、創新毀滅失衡:這是指上述資源排擠會進一步導致台灣技術創新趨緩,同時既有技術輸出或被中國模仿等速度過快,以致形成熊彼得式創新毀滅循環失衡。若然,台灣領先中國的技術差距將縮短,但落後美、日等國的差距將擴大,進而使台灣對外貿易條件惡化,嚴重阻滯國民所得成長。

三、貿易戰:這是指中國若發動抵制台海雙邊貿易,是有可能重創台灣,畢竟台灣出口貿易已逾四成集中於中國。

至於中國經由策動台商影響台灣政局等政治面風險,更是正在進行式。林先生的三角產業鏈國際依賴觀,若能考量以上政經風險,將會比較完整,否則,的確與所謂的「台北主流觀點」同樣存有嚴重的策略盲點,無法阻止台灣長期「潛在經濟成長率」再探新低。

(作者為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