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文化夜市令人憂

◎ 林芬郁

「二○一七年全國文化會議暨分區論壇」於三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日,共在全台舉行十四場論壇,文化部提出文化公民、審議思維、公共參與、多樣平權、協力治理五大方針。五月六日宜蘭場次上,文化部長鄭麗君說台灣缺乏文化視野、文化教育與文化政策等,並提出許多建言,只是立意良好,但地方基層文化行政人員是否跟得上文化部的思維呢?果不其然,五月十日,彰化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排定兩小時四十分鐘內審議三十個文資個案,這樣草率、粗糙的審議方式,馬上粉碎了鄭部長想要翻轉台灣缺乏文化思維的困境。

台灣的文化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我們回顧一下,每當文資慘案發生時,只見少數文化恐怖份子出來與政府部門官僚對抗,而民眾往往是冷漠與缺席。又,很多人喜歡到經過包裝、商業化的「懷舊」餐廳或「文創」商場,但遇到自身周圍具文化資產價值的建物被拆除時,卻毫無知覺。追根究柢,原因是學校未傳授相關知識,所以民眾普遍沒有文化資產概念,自然參與度低,「新北投車站」的文資慘案就是最好的明證。

在大英博物館,我看到小學生認真地在紙上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展覽物,在美國的美術館裡,小朋友安靜地坐在地板上聆聽解說;反觀台灣,學生一進入博物館,就是忙著找「學習單」上的答案,對於展出內容毫不在意。於此建議老師們,不要只重視知識的灌輸,讓學生們放下「學習單」,用心、用眼去感受藝術、文化的美,學生自能進而領略生活周遭美好的歷史文化。

目前台灣的文化只有「文創夜市」等級,我們倡議的並非曲高和寡的文化,而是扎根於在地、雅俗共賞的庶民文化。今,台灣的文化環境已病入膏肓,到達須馬上推進急診室急救的程度了,建議政府立即將文化資產保存概念納入學校教育課程中往下扎根,加上民間的社會教育雙管齊力推廣,逐步喚起居民的熱情,讓保護文化資產的概念成為「文化的DNA」,深植於生活中,成為在地居民「文化認同」的凝聚力。唯有國民的文化覺醒、鄉土的認同感,與來自「自發性」的內力保存,才是文化資產永續保存的真實動力來源。

(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