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糖稅保健康

◎ 張芸甄

乳癌為國人女性癌症排名第一名,且筆者於臨床照護癌症病患,乳癌患者也是每月諮詢最多,所以在閱讀癌症相關資料並思考如何衛教乳癌患者飲食攝取時,開始找尋相關資料。德國生物學家歐圖‧沃伯格(Otto Heinrich Warburg)因發現惡性腫瘤的新陳代謝主要是依靠葡萄糖攝取,而贏得諾貝爾醫學獎。(葡萄糖是糖經過消化後,存在人體內的型式)其實,常用來偵測癌症的正子掃描(PET scan),就是測量身體哪個部位消耗最多葡萄糖。如果某個特定部位因代謝太多葡萄糖而凸顯出來,原因就很有可能是癌症。

我們食用的糖或精緻白米、麵條等高「升糖指數」食物,促使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快速上升。身體立刻釋出胰島素,使葡萄糖進入細胞。胰島素分泌時,又會釋出另一種分子(類胰島素增生因子),其作用是刺激細胞生長。簡而言之,糖份能滋養組織,使它們生長更迅速。此外,胰島素和IGF還共同擁有另一種作用:它們會促進發炎因子,發炎因子不但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導致惡化、擴散,還會反過來成為腫瘤養分。

另外,近幾年有相關文獻表示,糖攝取量越多,會提高乳癌發生率及肺部轉移的機率;早期也有相關研究,把乳癌細胞注入老鼠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當老鼠的胰島素受到糖的刺激,癌細胞對化療的反應就沒有那麼敏感。另外,糖份會增加罹患癌症、腎臟病、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機會,除造成醫療負擔,也影響病患生活品質。

國民健康署曾因我國肥胖比率逐漸升高,於二○○九年有立委研擬「健康促進法草案」,準備對不健康食品課「健康捐」;此觀念提出後,民意正反兩極,故目前無定案。國健署評估後認為,由於國人飲食型態和國外不同,需建立較完整的本土資料後,才能決定是否課健康捐。相關研究顯示,民眾使用糖量逐年升高,癌症和糖類有高度相關,國內目前手搖飲料店及便利商店盛行,含高糖量飲料幾乎唾手可得;根據台灣區飲料工業同業公會資料顯示,飲料銷售量於二○一七年三月高達十四.九億,故首要政策應針對民眾糖類攝取量採取一些措施,以提升國人健康生活。(作者為護理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