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鴻展大洋精神

■ 辛在台

《以台灣之名》記錄了陳隆志教授二○○二年到二○○五年,作為台灣國家正常化志工的紀錄。那些不厭其煩的點醒,流露著《台灣的獨立與建國》以來,專情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不變心志。

台灣是母親,愛台灣,就像愛母親一樣自然,也要像愛母親那樣柔和。陳教授的台灣之愛,如此酷似對母親之愛,所以他也力求避免暴戾之氣加之台灣。在強詞奪理的台灣論壇裡,陳教授從未濫發強詞,從未蠻橫奪理。長期服膺學院規範的訓練,使他的議論不致逾越說「理」說「法」的宗旨。尤令人欽敬者,陳教授亦不像有人,據個理字便盛氣凌人,甚至以理殺人,大家所感受到的,毋寧是理直氣婉的寬厚。

台灣論壇充斥刀光劍影的場面,急就文章也就因鬥爭需要成為常態。處此腥風血雨的論壇,陳教授為文不隨波逐流,它們不辛辣、不嗜血、不媚俗,確然太非主流了。但,連論壇也速食掛帥,論客則自我消費產品化之際,有人願意負責思考而後咀嚼為文,豈不更加難能可貴?老一輩歐吉桑的文品,豈不是當今論客皆應仿效的修為?

我每拜讀陳教授之文,就會浮起「文如其人」的印象。陳教授不與人爭奪風采,可是悠揚餘韻也不輸人。長期以來,陳教授執著於正名、制憲、入聯,而其努力並不易有近功,可是他仍樂於勇往直前,絕不左右搖擺,縱使某些獨派人士瞻前顧後,他依舊挺立大是不改初衷。

也許,有人認為正名、制憲、入聯礙於現實,難以企及。我倒覺得,陳教授把心志貫注於正名、制憲、入聯,顯示他在根本上注意、不作枝節議論的方法論。唯其如此,才能鑄就超脫島民心態的「大洋精神」。這些大節,民進黨執政後反而抓小放大,乃至六年來顧此失彼。以故,陳教授一而再、再而三重提要義,百折不撓地闡揚,便不是多餘的聲音了。

好像一個飽經歷史的長者,陳教授的評論展示了透視台灣大局的智慧,指引後生一條居高臨下的路徑。適逢新年伊始,靜下來翻讀《以台灣之名》,更體會到在激盪的二○○二年到二○○五年,陳教授是如何心如靜水地觀察變局,不畏寂寞地為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專一致志。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