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修若真誠 台灣能超越法國

■ 周永鴻

「馬修路線」炒得沸沸揚揚,社會大眾對此有肯定,也有陰謀論;有鼓勵,也有質疑。姑且不論馬英九談話動機為何,也不願意太早否定馬英九改革的誠意,對於馬英九的態度,筆者給予鼓勵與肯定。但,我們仍必須表達心中的遺憾,國民黨在民進黨執政六年之後,才體認到「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我們與共產黨的差距!藍綠同在一條船上,二千三百萬人民都是命運共同體,沒有必要拚得你死我活,應該相互尊重。」這樣的體認,來的太晚;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經因此空轉六年。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研究,台灣的民主表現,在世界排名第三十二名,屬於有瑕疵的民主體制(flawed democracy)。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在經濟學人的五項評比中,只有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分數最低。在其他的評比上,獲得與完全民主國家(full democracies)同樣甚至更高的評價。尤其當我們將台灣與完全民主國家的法國進行比對,我們發現,台灣跟法國很多項評比的分數幾乎相同。台灣的選舉與多元主義(electoral process and pluralism)都是九點五八分,政府運作(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得分七點五○,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六點六七,這三項評比台灣與法國得到同樣的分數。而在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得分九點七一,甚至比法國的九點一二還高。那麼,是什麼拉低了台灣的評比?

答案是政治文化。我們的政治文化得分五點六三,遠低於法國的七點五○,這樣的分數,也低於許多所謂第三波民主化的國家,甚至低於許多仍然停留在混合制度(hybrid democracies)及部分的威權體制(authoritarian regimes)國家。

換句話說,國、親對於民進黨執政以來的指控,包括綠色恐怖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包括政府無效能等,根本就是片面之詞,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政治文化。

所謂政治文化,經濟學人智庫採取最簡單而直接的定義:一個支撐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就是在任何的選舉過程中,敗選的政黨及其支持者能夠接受選民的決定,並且允許權力和平的移轉。

根據這樣簡單而易懂的定義,我們不難發現,國民黨六年來對政府的杯葛,從議會到街頭,從台灣到兩岸,其實不脫不願意承認民進黨是執政黨的事實。這種情形在二○○四年之後更加明顯,國親不但不願意承認敗選,甚至寧願與中國共產黨和談,也不願與執政黨和解。這,恐怕才是台灣民主停滯不前的真正原因。

當然,我們無意也不願把問題都歸諸於在野黨,只是,在馬英九主席終於願意反省,認清朝野和解才是當務之急的當下,我們願意以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成果,再次善意提醒馬主席,台灣的民主進程,有賴在野黨展現出民主風範,接受民主選舉的結果,並且放棄零和對抗的焦土戰術,台灣的民主才能再次向前邁進,這也是我們檢視馬修路線的唯一指標。

(作者為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