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統戰新話語

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稱,「終歸我們是一家人」。而中國台聯會長汪毅夫先前表示:十八大以來諸如「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涉台議題出現很多全新話語,而話語的創新「有時會開創全新的機會」。上述「話語的創新」,無非是訴諸民族、血緣,而其潛台詞近似「別讓中國對統一絕望」,怎麼聽都像是統戰話語的改頭換面,而不是指涉現代國家之間的對等行動。

話語的創新,「九二共識」早有先例。然而,此一無中生有的名詞,反而讓國民黨自我麻醉。馬英九用一中各表自我欺騙,努力別讓中國對統一絕望。最後,洪秀柱的一中同表戳破了假象,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這才是北京版的「九二共識」。北京方面一再重申的就是,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從未承認有中華民國的空間。不過,蘇起的「話語的創新」,卻讓北京得以徹底迷惑馬英九,長驅直入台灣,從經濟連結中國到五千名共諜潛伏傳聞,在在顯示此一「話語的創新」已成北京溫水煮青蛙的工具,「歡迎長官來統戰」將台灣滲透到危機四伏。

「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話語,只不過以無法科學定義的感性文字,隱匿台灣人民所無法接受的一中框架罷了。兩年前,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的說法,中國國台辦立即回應「兩岸一家親,有利於兩岸交流合作」。柯文哲一方面提出此一曖昧說法,一方面也沒有正面挑戰一中框架,對北京而言就存在著接受兩岸同屬一中的默契。柯文哲可以蒙混過關,乃是因為台北市政並非國家層級,但若民進黨政府也奢談「兩岸一家親」,主權的毀損、民意的反彈必然會遠超過柯文哲效應。

政治是可能的藝術,話語的創新也能帶動行動的創新,關鍵在於其所撐開的創造性模糊應對雙方有利,而非單單有利於中國的論述鋪陳與政治行動。試想,當中國以一千多枚飛彈瞄準台灣,戰機、航母繞行台灣,縮減觀光客,動搖邦交國,杯葛參與國際活動,積極發展共諜網之際,台灣卻突兀附和「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話語,會引起國際社會何種解讀?日美為主的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台灣的利益當然是站在民主陣營。日美忙著強化軍力抗衡中國霸權崛起,北京卻以經濟利益誘使台灣附和其傾中的話語創新,對於台灣安全是利是弊?

上個月,小英提及兩岸應共同擘劃互動新模式;國台辦立即回應: 無論如何表述,無論用什麼樣的詞彙,包括所謂的「新思維」、「新做法」、「新模式」,關鍵還是要確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認知。重彈舊調,不啻是對「話語的創新有時會開創全新的機會」做出直白的解釋,那就是,關鍵不是甚麼話語的創新,而是台灣要或明或暗接受那個「核心認知」。這也是對小英的一大警惕,千萬不要以為效法蘇起文創商品,也來個文青式的話語創新,北京就會恩准「開創全新的機會」。而一旦做到讓北京欣然接受了,小英恐怕也就被自己的魔咒套牢了。

所謂「話語的創新」,有希望為民共溝通提供契機嗎?老實說,現在國際形勢有所改觀,中國對台灣的話語權受到節制;台灣的主流民意,則在乎國內的改革與建設勝過兩岸互動新模式。維持現狀,小英該著力的,不是維持國共向終統挪移的默契與作為,而是維持台灣主權獨立走向正常國家的動能與願景。北京即使有換湯不換藥的「話語的創新」,更應該「聽其言、觀其行」;從國際圍堵到窮台政策,北京的對台行動才是真實的語言。只從北京的統戰話語提煉善意,卻罔顧它對台灣無休無止的敵意行動,這也是連胡會、馬習會讓台灣陷入險境的癥結,想必小英不致在壓力測試下重蹈覆轍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