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機場捷運 新聞不及格

◎ 楊明長

台灣首條通往機場的捷運試營運的新聞,看在、聽在高雄人耳裡,感覺很鬱卒:台灣通往國際機場的第一條捷運線,不是早已從二○○八年運轉至今?

當年高雄捷運不搶先稱之為機場捷運,只稱高雄捷運紅線,然而這條紅線串連高鐵、台鐵及高雄捷運橘線,讓民眾可以轉往小港國際機場出國。看這幾天的新聞報導,顯然台灣媒體眼裡沒有高雄捷運,也讓台灣人眼裡沒有這條「機場捷運」。

「機場捷運」新聞讓人體會到,台灣媒體不僅沒有世界觀,連台灣觀也不足,只有台北觀!新聞機構不僅不成比例的集中設於台北,更只會從台北看台灣。

所謂的「機場捷運」不該只是從台北人角度看,更該從全台灣國土規劃的角度看。因為此建設也方便中南部民眾赴桃園機場搭機,他們搭高鐵抵桃園站,可直接轉往桃園機場,不必再搭接駁車。這條捷運台北端固然服務北北基七百萬人,另一端更是服務中南部一三○○萬人,以及有待開發的中南部國際觀光市場。但是,有哪個媒體提供此一角度的深入分析?

此外,有關松山機場存廢,說實在的,就搭機的方便性而言,中南部到松山機場,不如到桃園機場搭機出國。但媒體只從台北人角度,從沒以台灣整體角度,討論松山機場的存廢。

見微知著,台灣新聞視野的偏狹與失衡,讓台北以外的台灣人了解台北,但台北人卻不了解台北以外的台灣。媒體如果退縮到只有台北觀,對台灣絕對沒有好處。(作者為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