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M的警訊

一項調查發現台灣七成四的上班族自覺貧窮,但是社會上有錢的人還是很有錢,貧富差距加大了。這並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就全球而言,百分之二的人擁有百分之五十的資產,而百分之五十的人只分得百分之二的資產,財富鴻溝已成為國際矚目的重要問題,消滅貧窮是聯合國致力而不可得的目標。

M型社會還沒完全降臨在台灣,但是台灣的社會趨勢已從中廣減肥成細腰化。物價持續上漲,實質收入卻文風不動,使得中產階級正被推往低收入階級移動。現在大家看到潮流啟動的前頭浪,未來可能更明顯。上班族不但會發現現在討生活不容易,未來漫長的退休後生活更難維持。

蘇內閣看到未來的社會趨勢,將大溫暖的社福政策列為施政重點。但是因應M型社會需要從產業政策、賦稅政策、勞工政策到社會福利政策,全面配套地檢討調整。社會資源必須有效公平地分配,讓有錢的人多負擔社會的責任,弱勢者能受到政府更多照顧,以建立一個更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

台灣目前的賦稅政策不合理,有錢者有各種減稅方案,不必納稅,苦哈哈的受薪階級承擔大部分政府稅收的重擔。台灣社福資源不但患寡,而且患不均。軍公教人員和榮民瓜分大部分的社福資源,而大多數的泛藍立委為了選舉利益,拒絕軍公教優惠利率改革案,這是昧於時勢的不智之舉。賦稅和社福資源分配不平均在未來M型社會中,對社會弱勢者的生活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也埋下社會不安的因子。

減稅,大家都歡迎;補助津貼,大家都想要,立法委員想當耶誕老人,玩肉桶政治的遊戲,但是支付肉桶費的人分得到肉渣嗎?

(作者林文政,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