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華碩 宏達電 益通光電

■ 張昭仁

十五年前,華碩電子開始急速成長,台北關渡附近掀起一陣高檔房價風潮,因為華碩員工領到巨額年終獎金,紛紛高興置產;十五年後的最近,華碩電子卻引發了裁員三百四十五名作業員的爭議。華碩做得不好嗎?當然不是,華碩是中國華東地區與鴻海一樣「喊水會結凍」的兩家超級台商,但是,中國華碩廠做的很好的時候,可能就是台灣華碩廠該裁員的時候了!

對於華碩員工,這是很不幸的結局,從「製造成本」的角度來看,卻又是非常合理;外移之後的製造業(包括華碩等高科技產業),還需要作業員嗎?如果我們將眼光鎖定在「製造成本與製造業大廠成功」上面,持續開放三通與四十%資金上限,更方便的人才、技術與資金的流動,結果必然就是這樣,這個結果是我們樂意見到的嗎?

筆者在「超越專業」一書中明確指出,台灣未來三種產業策略:一、製造業外移中國與越南,持續成為國際代工大廠,賺取三%代工利潤;二、整合美國、歐洲研發與市場公司,擺脫代工宿命,賺取完整十%的產品利潤;三、學習紐西蘭經驗,發展「綠色價值」十五%的產品利潤。資金只有一份,有相斥效果,三條路只能選其中一條。

第一條路最容易,熟悉的語言、熟悉的技術、熟悉的市場,結果呢?華碩電腦就是一個例子。第二條路是創新產品之路,過去不從事研發的公司或許有點陌生、有點辛苦,但是絕對值回票價,EPS高達十五元之智慧型手機的宏達電就是典範。第三條路是依照台灣的優勢,發展綠色價值產業,成功的範例就是EPS高達十二元之太陽能產業的茂迪光電與益通光電。

不論是第二條路的宏達電或是第三條路的茂迪、益通光電,在今年股價都曾飆上千元,晉升股王。台灣產業三條路、三家公司的範例,結果,不是很清楚了嗎?

(作者為會計師,曾任桃勤公司總經理,著有「超越專業─挑戰大前研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