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36套劇本 料敵先機

中國對外恫嚇 為的是轉移解決內部紛爭

◎ 陳尚勇

十六天內,解放軍空軍接連二起機種混合編隊,突穿巴士海峽及宮古海峽,繞行台灣防空識別區(ADlZ)外,進行所謂「遠海訓練」,造成國內一陣譁然。由於正值「川英熱線」及川普對「一中原則」發言等敏感時機,甚至有某前立委要求政府避免拉近與美、日關係,以免過度刺激中國,著實讓人覺得荒謬。

首先,自一九九九年後,解放軍空軍的戰略目標,已從「國土防空」轉向「近海防禦」,直到現在正式邁入「近洋防禦」階段。然而早在十餘年前,我國空軍作戰部即針對共機出海的兵力大小、意圖、航線及航行區域,規劃了三十六個想定及因應方案,其中也包含這二起「共機繞行台灣」的設定及處置作為,國人大可不必驚慌。

此外,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對外的強硬態度和作為,絕大多是為轉移其國內執政的困境和壓力,事實上,習近平所領導的政府和共黨,正面臨著國家內部問題和解決方式的歧見,因此利用民族情感和對外強硬態度的立場,才能維護國家整體及習近平的領導權力,尤其是在明年六月舉行的十九大之前。

二○一二年習近平主政後,大規模打貪反腐的動作讓世人驚訝,但最終的政治目的,仍是打擊異己,鞏固個人政治權力;並佐以法治國的口號,演化成任意的強力打擊,打壓官僚與商賈的勾結聯盟,也壓榨人民原來就狹小的權利空間,並已產生了民怨。

同樣自二○一二年第二季,中國年GDP成長率放緩迄今,房地產泡沫化、債務危機、銀行資產質量下降、匯率危機與通貨膨脹等相互影響之問題,讓中國經濟的敗象開始表露。在面對經濟問題方面,習近平政府缺乏清晰的市場化方向,經濟政策前後矛盾。

在這種情況下的習近平政府,也只能利用對外恫嚇的作為,來轉移解決內部紛爭,我們實在不需要隨之起舞。(作者為前空軍軍官,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