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高雄過關,天佑台灣

曹長青

高雄選舉結果,令綠營振奮:在藍媒鋪天蓋地胡亂爆料、抹黑攻擊,紅衫軍大鬧天宮,藍營志在必得,台聯又不顧大局出來分票的險惡情況下,綠營終於保住了高雄,推動台灣民主化的老將陳菊當選,讓人出一口氣,真是天佑台灣!

而台北選舉結果,雖然謝長廷各方面條件都遠勝於對手,但在被稱為「中國城」的台北,多數人仍是不管高低,只問省籍,結果使創造了高雄市政奇蹟的謝長廷,失去了治理台北的機會,實在令人惋惜。謝長廷的落選,和九八年陳水扁在台北的落選同樣,根本不是由於能力問題,因為他們兩人都用出色的政績證明了管理城市的能力。這個選舉結果再次表明,藍綠仍是牽動地方選舉的主軸。

馬英九的「信任投票說」破產

雖說藍綠各贏一片天,表面打成平手,似應憂喜參半,但從整個形勢來看,綠營是小輸大贏,值得慶賀,它至少傳遞四個信號:

第一,馬英九的「信任投票說」破產。選前馬英九信心滿滿,說這次是信任投票,意指國民黨在北高都會贏,選民對馬英九投出信任票。結果,馬英九的光環還是沒過濁水溪;這將直接影響馬主席的政治前途,不僅他有特支費問題,還有「連爺爺還要回來」等權爭,國民黨的內鬥將更激烈。

第二,藍媒的民調「不實」。選前藍媒都說陳菊大幅落後,甚至選前一天,《聯合報》還說,黃俊英領先十二個百分點,至少贏三至五萬票。 TVBS發佈的民調更玄,說黃俊英領先二十個百分點。台北也如此,被藍媒一直說支持率不足二成的謝長廷,結果得票率達四成多。這和當年李應元被藍媒說支持率只有十八,結果得票率翻倍一樣,說明藍媒不是「報導真實」,而是因意識形態「改變事實」,淪為政治工具。

第三,台聯已逐漸式微。這次綠營選戰艱難,很大原因是李前總統和台聯在關鍵時刻不僅不顧大局,不挺綠營整體,反而拆台,公開與民進黨決裂。在「國務機要費案」被起訴的當天,李前總統通過周玉蔻發表貶損民進黨的公開信,說民進黨的貪腐比國民黨「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支持羅志明「打死不退」,寧可分陳菊的票,寧可高雄失守,寧可損害綠營的整體利益。甚至在選前兩天,李前總統還在台聯高雄造勢會上發表影視講話,把國民黨和民進黨等量齊觀,說成是兩個「貪腐政黨」。這種既不公平,更不符合事實的指控,不僅損害民進黨的形象,更給中間選民以泛綠內部分裂,莫衷一是的感覺。在這種局面下,陳菊仍是當選,它說明民進黨今後在重要選戰中,沒有台聯的支持,也可獲勝。台聯在這次選戰中慘敗,羅志明都沒有拿到當年施明德的票數;而在北高市議員選舉中,台聯提名十二席,僅當選三席。這個結果清楚地表明:誰不顧全大局,誰就出局。

第四,台灣選民有基本常識。選前國親利用「國務機要費」大作文章,紅衫軍打頭陣,國親三次提罷免(台聯也一度贊成),可謂黑雲壓城,因而馬英九才敢說「信任投票」,認定他會贏。但結果高雄沒有變天,仍充滿綠色,充滿生機。它再次說明,絕大多數綠色選民已經不會隨著藍媒的指揮棒起舞,他們遠比許多政客要有水準,有頭腦,有遠見。最近尼爾森的民調顯示,聯合中國報的閱報率都已降至個位數,《自由時報》一報頂兩報,不實的藍媒正被民眾淘汰。

民進黨在小輸大贏之後,當務之急是,不要再被藍營的什麼反貪腐和國務機要費案等轉移目標,而應該堅定支持陳總統按憲法完成任期,穩定領導層,增進本土陣營的團結,認清戰略方向:不是什麼反貪腐,而是國家認同。不解決國家認同問題,台灣內政永不會正常。

馬英九的信任投票失敗後,很可能不甘心,會糾纏國務機要費案,繼續試圖用此案打擊第一家庭進而打垮整體綠營。既然泛藍把此案當政治案來打,綠營也應如此,何況此案的性質本來就不是司法案,而是典型的政治案。台獨前輩彭明敏、辜寬敏、黃昭堂等二十多位本土社團領袖在選前已連署信函,提出為憲政體制,法院應「拒理此案」。這是一個應得到民眾廣泛呼應的提案。而面臨一個政治案,陳總統如真的被迫接受「一審有罪就下台」,那就絕不是李遠哲說的「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而是犧牲了小我,更損害大我,損害綠營領導台灣走向正常化國家這個方向的「大我」。執政黨雖贏了高雄,但明顯還面臨內政外交的困難重重,依然還在風雨飄搖之中,這時候船長只有堅守崗位直到最後,才是最大的負責任。

台灣「鐘擺」朝向正常化國家

高雄過關,台灣有希望!這從選前政治大學公布的民調更可看出,即使面對北京軍事威脅,仍有五成四的民眾主張台灣獨立;而沒有中國威脅,六成二的人支持台獨。同時該民調還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節節上升,已達六成,而認為是中國人的已大幅降至不足半成。這些具有長遠指標性的數字,說明台灣的「鐘擺」在穩步地、堅韌地朝向正常化國家這個方向。所以,對台灣的未來,人們更應充滿信心! (作者曹長青為中國旅美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