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扭曲的低薪結構 讓偏鄉招嘸醫師

◎ 吳俊諺

自由時報十一月二十六日報導,百年歷史的台東醫院經營困難,財務虧損,不少醫師出走,成功分院對外開出一個月三十萬元薪資徵醫師,仍乏人問津。偏鄉沒有醫師的新聞,時有所聞,但錯在偏鄉嗎?什麼原因導致今天離職率高、留任率低的人力荒?

根據公費醫師自救小組的統計問卷,公費醫師在不同下鄉單位對於環境及交通便利性的滿意度並無顯著差異,但在工作量、薪資、工作環境、主管相處狀況上,部立醫院都持續墊底,反而私立醫院有較優表現。這說明醫師荒不全然歸咎於偏鄉環境、交通因素,下鄉醫院的低滿意度,才是留不住醫師的主因。

部立醫院的醫師身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薪資來源。(一)「計畫性支援醫師」如醫中計畫、成功分院三十萬元徵醫師等,由衛福部另立公務預算聘請;(二)「約聘僱醫師」依合約給予底薪及績效抽成;(三)「公職醫師」薪資為行政院公務預算,加上人事補助款及獎勵金。

但在經營困難、財務虧損的偏鄉公立醫院,上述制度造就了同工不同酬,扭曲的低薪。「公職醫師」因醫院沒有盈餘,獎勵金為零,一○四年台東醫院專科醫師月薪僅六萬元的慘案,即導因於此。新聞曝光後,衛福部雖增加了偏鄉醫院人事補助款,但整體狀況改善有限,尤其在職的「公職醫師」臨床業務原本就繁雜,每月底薪加上人事補助款和發不出的獎勵金,薪資不及支援醫師一半,這樣如何鼓勵公費醫師留任?

檢討這些亂象原因,部立醫院須「自負盈虧」,因而偏鄉醫院背負龐大財務壓力。但偏鄉的特殊醫療環境,沒有絕對的公務預算,無法真正照顧弱勢及推動公共政策,否則就是燃燒偏鄉醫護。我們誠心建議,政策面應依專業,給予偏鄉醫師合理的「偏鄉加給」,同時調整薪資結構,以免「人治」的低薪差距。

以筆者的經驗來說,偏鄉服務讓人感受到行醫的價值與身為醫者的尊嚴,但抹滅熱情的是不平等、不合理的對待,今年度衛福部重啟公費醫師招募,倘若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偏鄉民眾仍然嗚呼哀哉!

(作者為東部某地區醫院醫師,公費醫師自救小組發起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