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雙城新記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的北高市長選舉;陳水扁挾市政高滿意度,未能連任台北市長;但謝長廷卻在他南下開拓一年多的高雄當選了。

台北市民也許記得:一直到深夜,陳水扁競選總部的人潮久久不散。「偉大的城市,市民對政治人物無情。」是陳水扁市長落選時的感言,相對於馬英九,其實也是無奈和許多人的不捨。

而當年高雄市駐守在新當選的謝長廷競選總部廣場人們的笑容和歡呼聲,從電視螢光幕傳送到台北。高雄的熱情透過螢光幕帶給吹拂著寒風的台北一些溫暖。

動人的台灣民主運動歷史場景還在嗎?二○○二年,謝長廷在高雄連任市長;而台北仍由馬英九連任。愛河、高雄港的城市之美和光榮感相對於台北淡水河與基隆河不足以觀,差別就在這裡。

「高雄相較於台北,在政治上也許不是中心,但在文化意義上,卻是一個相對賦育新希望的所在。不像台北有著結構性的,外來統治權力強加形塑的文化和族群牢結」。

這是一九九八年一篇〈雙城記〉的行句,記述著高雄和台北這兩個分據台灣南北主要城市的文化與政治意象。

歷次高雄、台北市長選舉,都演繹著文化和政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的角力,表面上是政黨競爭,其實本質是外來統治權力意識牢結和台灣主體性的拔河。這是國民黨解放了官派市長控制權後的地方政治權力競逐,在國家尚未正常化的形勢中繼續上演。

某種意義上,參選台北市長的謝長廷是返鄉的人;而參選高雄市長的陳菊,是因為美麗島事件的機緣而比謝長廷更早到高雄這個新故鄉開拓的人。一九九四年,原也可能是台北市長參選人的謝長廷,能夠以愛河的美麗之戀感動台北人而一償他多年前未能實現的夢嗎?這要看台北人做了什麼樣的獨立和自由,甚至感人的選擇了!

雙城新記就看高雄人和台北人怎麼用選票書寫?今日的書寫會成為明日的歷史!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