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不能以「剉在等」交差的新課題

美國第五十八屆總統大選,已經在昨天揭曉,超過多數人期待,或者說符合若干人預測,共和黨的川普取民主黨而代之,完成美國再一次的政黨輪替,而美國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出現的時間,則確定要再等等。

這次的選舉,同時也就四三五席眾議院及三十四席參議院議員進行改選,權力大洗盤後的美國,勢必檢討歐巴馬八年路線的利弊得失,川普準總統未來在亞洲事務的著力程度,正為區域內的各國高度警戒之中。

做為影響世界秩序最重要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政權更迭一向是牽動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的不確定因素。希拉蕊與川普自七月間分獲黨提名以來,他們的政見內容、團隊班底等等可能成為明年初美國新政府成立後的關鍵構成者,無不是各國蒐集、研析、經營的標的。尤其戲劇性的是,川普這位一度面臨「換柱」壓力的政治素人,不僅贏得共和黨黨內初選,最終仍在高舉保護主義的旗幟下,把早在二十年前就準備好的希拉蕊.柯林頓幾乎一路甩在後面,先馳得點坐上總統大位。這個結果,已讓全球瞬間發燒,特別在亞洲,將是全新的挑戰。

台灣,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小國,長期在政經軍各層面與美國形成依賴關係,因此對於兩位候選人確實有所偏好,民進黨今年元月勝選後,曾不經意透露出心中所屬,如今塵埃落定,顯然有所錯愕,這反映總統的外交策士即使在事前曾對競爭的兩方陣營同步做工作,但掌握的比重多少有所落差,甚至這個差距應該不算太小。僅就這點,已足供警惕。

川普當政所帶來的可預測性較低,特別是今後對於台灣經濟的衝擊,源之於各方對川普本人的陌生,以及競選期間的言論。昨日川普一開始就在選舉人票上取得領先優勢,台股、亞股隨即跳水重挫可見一斑;這對亟待推動經濟升級轉型的台灣,當然是重大變數的出現,那麼按照過去條件下所設定的執政藍圖,還有多少適用?需要因應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在川普政府正式就任前的這幾個月,蔡英文政府勢必要全盤檢視。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TPP的談判,新政府原本寄望未來與美國達成TPP共識,啟動新南向戰略,作為兩個犄角,突破中國磁吸的格局困境。如今,美國「川普主義」崛起,即將收尾的台美服務業貿易協定(TiSA),乃至美國國會的改選昨日也已由共和黨取得多數席次,歐巴馬政府希望在任期終了前通過TPP的設想,恐怕都屬重大利空。此外,短期股匯市變動對台灣企業的影響,則無須贅述。這些都需要新政府穩健領航。

至於地緣政治上的變化,較之前者,情勢稍見輕緩,但也必須步步為營。美國的兩岸政策自台美斷交四十年以來,始終是一法(台灣關係法)三個公報的架構,共和黨大會在選前公布的新黨綱,更重申將信守一九八二年雷根總統對台灣做出的「六項保證」,因此協助台灣自我防衛、支援台灣參加多邊國際組織,共和黨的行動比民主黨更顯性,應可審慎樂觀。

不過,川普畢竟是個非典型的人物,曾經說過要把美軍自亞洲撤回,搶走美國人工作的名單,把台灣也列上,這些「跳Tone」與共和黨路線時有扞格,其上任後能否充分受到政府成熟制度的層層節制,取決於新總統對於白宮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等人事的布局。

就此,蔡英文政府的涉外智囊如果稱職,理應馬上就要能對總統提出推估報告;如果與尋常學者一般,一臉茫然,現在才要開始追蹤,那麼已屬被動、落後。以台灣的特殊處境,國人希望蔡總統要嚴肅地詳加檢視國安團隊的能量與靈活度,該強化的,就不要護短。

事實上,美國總統不論誰當選,台灣的生存關鍵,都在自身的競爭力問題。全球化時代,台灣為邊陲化所苦;現在反全球化浪潮推翻了美國頂層政治菁英的想當然耳,孤立當道,那麼台灣又會如何?這全新的課題,絕不能再以「剉在等」交差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