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高雄人,向台北召喚

李敏勇

秋末,午後的陽光照著高雄歷史博物館—這原是高雄市政府,更早期是日治時期的市役所。從愛河畔望去,彷彿看得見歷史的足跡與淚影在展場裡呈現,隱約裡似乎聽見二二八的暗夜泣聲。

孩子已在台北成長的父親,戀眷自己生長的地方,正用手機與在台北的孩子通話。因為求學、就業而成為台北人的孩子,其實也是高雄人,和父親一樣對高雄有根深柢固的情誼。只是因為政治的拉扯,在台灣高雄與中華台北之間,心被撕裂著。

一艘愛之船緩緩航行而過。這是住在高雄的父親喜愛的景致。和孩子母親相戀的昔日,他們划著小舟在愛河滋長戀情。但孩子小時候,愛河已逐漸因工業化而污染。再尋覓到河岸風情時,孩子已在台北開拓他的新人生。

曾接納過從台北來的人選,因而也建構了城市新境,高雄人心胸是開闊的,照映著南方的熱情。即使秋末,甚至冬天,也是溫暖的。孩子的父親其實關心的是他們接納過,也因此而讓接納成就了一些美麗果實的一位卸任市長。他回到來自的城市,並以他的實踐做見證,試圖召喚這個城市建構新風景。

接納一個想要實現夢想的人,有那麼難嗎?新故鄉高雄的人們可以,接納回到自己原先故鄉,人們更可以!但是,孩子的父親仍然憂心忡忡,他經常以電話連絡孩子:台北怎麼樣啊?有希望嗎?

不只他,在台北的孩子告訴在高雄的父親說,朋友們也常接到來自高雄的召喚,一些因為城市的新貌而感受到光榮的高雄人,盼望台北也真正能夠一新耳目。台灣的高雄和台灣的台北,南北輝映應該成為島嶼的城市榮光。

台北,許許多多人們的新故鄉。這個城市應該是台灣的台北,而不是故步自封於中華台北的窠臼裡。向台北召喚的高雄人心聲隱含著覺醒的力量,散發著南台灣溫暖的光。(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