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以高雄愛河牽手活動提升台灣民主

隨著投票日近,台北、高雄兩個院轄市市長及議員選舉進入熱烈階段,政見發表與辯論會先後舉行,各種造勢活動招數紛紛出籠,而諸多與院轄市選舉未必直接相干的真假議題亦充斥新聞媒體。在令人目不暇給的選戰新聞中,明天將於高雄舉行的「愛在高雄、守護台灣」愛河之畔手牽手活動,最值得注意。

這一活動引人注意,是由於發起的台灣社、台灣南社等民間團體一向堅持台灣主體立場,且廣邀各黨派參與。儘管屬於泛綠的台聯黨禁止其公職人員、候選人到場,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表示願以市民身分參加,民進黨的陳菊也已響應;兩大政黨角逐市長寶座者的回應,顯示這一活動足可跨越政治及黨派。更重要的是,發起團體發表「五大宣言」,強調市民社會抬頭、活力愛河、綠色港都、文化新高雄、共構大南方,期待有志擔任高雄市公職者與市民共同努力,實有將選戰拉回高雄發展及市政建設基本面的意義。

就選舉的本質而言,這次北高公職人員改選,結果雖不免有其政治效應且牽動明後年的立委及總統大選,畢竟仍係院轄市的地方選舉,選戰主軸及選民所關注的,大體亦離此不遠。特別是台北市,乃首善之區,首都不僅市政建設要經由選對人而產生良善績效,亦肩負帶動其他城市發展的間接責任。同樣地,高雄市是全台最大港市,南台灣工商重鎮,其未來市政團隊及市政發展亦攸關南部地區繁榮。從而,兩大都市的首長及議員選舉,競逐者的政見辯論及選民的抉擇,基本上應聚焦於市政及城市發展。有如上述「五大宣言」所楬櫫的,以市民為中心,發展親水城市,建設環保而有文化氣質的新高雄,且與南台灣各縣市建構台灣主體價值的大南方,如此方為剴切的發展願景。相形之下,有人把北高兩市選舉視同對個人或政黨的信任投票,甚至趁機深化朝野綠藍政治惡鬥,都是過度上綱的插花及泛政治動作。「愛在高雄、守護台灣」手牽手活動,因而對選舉實有促其回歸基本面的作用。

主辦單位選擇愛河為活動場所,更值得讚賞。流經高雄市區的愛河,十七世紀即出現於荷蘭海圖,是當地文明的起源,先民賴以維生的命脈,也是高雄走向海洋的起點。發源於高雄縣仁武鄉的十二公里長愛河,一度因污染而使高雄蒙羞,其美麗的名稱亦曾為奉承獨裁者而更易為俗不可耐的「仁愛河」。但是,八年前市政輪替,在謝長廷市長打造城市美學、落實人與環境共存共生的哲學之後,愛河為高雄人的生活增添浪漫與美麗,不僅是市民的寶貝,也常令訪客驚艷。愛河的蛻變,其實只是市政選對管理團隊的諸多效益之一;空氣及水變得乾淨,街道美化整潔,港市更為親近,捷運即將通車,均為其例。因此,高雄在從傳統工業都會繼續轉型向上提升之路,透過市政團隊改選過程,要求政治人物許下承諾,選擇於愛河之畔共同表達市民心聲,正足以凸顯明天這一場牽手活動饒富民主及人文的本意。

事實上,不僅高雄如此,位居數條河川之畔的台北,市長及議員選舉也應重視人與河的和諧發展。令人遺憾的是,以往台北市治水,偏重防堵,城市周邊不斷豎立加高的堤岸,導致首善之區有如圍城,但馬英九市長任內納莉颱風仍重創台北,捷運也泡湯。如今,台北市長主要候選人,儘管或多或少都提到淡水河整治,但似乎只有謝長廷以愛河為範,提出台北人與淡水河、基隆河、景美溪、雙溪等周邊諸河和諧相親的具體構想。泛政治不能取代實質的市政辯論,尤其不應蒙蔽選民的眼睛及抉擇,這也是愛河之畔手牽手活動對台北另一重大啟發。

我們因此樂見這一手牽手活動,切實跨越政治及黨派,促使進行中的選舉回歸都市發展及市政建設的基本面,進而在減少選戰口水及惡鬥的同時,增進公民發聲及明智抉擇的機會,讓台灣民主透過選舉過程進一步提升與深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