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非得鎖進中國?

■ 陳麗菊

國際私募基金凱雷併購日月光半導體案,國內再燃起是否應放寬企業赴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上限的激辯。主張放寬者,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日月光此舉意在突破「登陸」百分之四十的限制,輾轉繞道大舉西進,以取得投資利基。倘政府仍死守百分之四十,「鎖國」結果將使台灣失去國際競爭力,經濟進入黑暗期。

根據華爾街日報日昨報導,從二○○五年起,私募基金就開始吹起亞太併購風,二○○六年迄今總共有高達約三百五十件併購案,累計金額超過三百五十億美元(平均一件約一億美元),而其中較大宗的併購案都發生在像台灣、澳洲這樣的國家,原因在於其具有法治、政府不干預、了解私募基金益處的成熟的商業社群等特質。台灣這宗日月光併購案金額即高達約五十五億美元之譜。私募基金嗅到了台灣投資環境前景可期、併購有利可圖的氣息,因此大手筆進行併購動作;而日月光接受併購也是站在企業全球佈局、藉此北上打進日本市場的考量。況且日月光投資中國只有百分之十,倘要加碼中國尚有餘裕空間,何需「出賣」自己。這證實了這起併購案跟所謂的日月光藉此突破投資中國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完全無關。

親中人士又稱政府不放寬登陸投資限制,是「鎖國」之舉,這也同樣讓人啼笑皆非。台灣對外投資目前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比率是在中國(占外資投資中國金額的五成),等於是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中國對台進行農業交流,當中充滿統戰色彩與磁吸我農業資金、人才、技術的意圖,目前負面效應已一一浮現。舉例,我國外銷四大旗艦農產品之一的蝴蝶蘭,目前超過七十家台商以整場輸出方式在中國提供的農業園區複製生產,從引進台灣蝴蝶蘭珍貴品種、溫室設備、栽培管理技術到行銷策略,通通搬到中國去。結果反噬台灣本土蝴蝶蘭外銷市場,造成莫大衝擊。

台灣這樣還鎖國嗎?日月光案跟突破百分之四十登陸上限有關聯嗎?答案都是否定的。親中人士慣用各種「掛勾手法」,要將台灣掛上中國,沒門兒!

(作者為智庫專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