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人民自由意志」高於「外來憲法文本」

立法院對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完成審查,多位被提名人對中華民國、國歌、不正常國家的談述,引起國民黨方面質疑,牴觸蔡英文總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的雙十演說。另,著眼於未來監察院的組成更能夠反映新民意,日前召開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中,蔡英文一反民進黨廢除監察院的主張,決定補提名十一位監察委員。

多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言所當言,有力凸顯現行憲法的諸多問題。綜而言之,一九四六年制定於中國南京的這部憲法,並不包含當時依國際法仍屬於日本領土的台灣;一九五二年生效的「舊金山和約」,才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且未規定歸屬何國。中華民國及其憲法,便在兩岸緊張、國際冷戰的結構下,在台灣借殼上市。不過,這部憲法剛實施,一九四八年蔣介石又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主要條文。所以,「亡國」、「毀憲」,誰之過?要求台灣民主時代的總統、大法官守護中國人民廢棄的中華民國及其憲法,豈有此理?

一九九一年,李登輝總統任內終止「動員戡亂」,透過幾次憲法增修途徑讓這部憲法適應台灣的民主運作。平心而論,目前唯有憲法增修條文,勉強體現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制定於南京的憲法文本,依舊是失去制憲母體的舶來品。由於內外因素,台灣人民至今無法讓自己的自由意志完整落實為自屬憲法。儘管如此,從兩蔣時代到民主時代,中華民國已演變為截然不同於一九一二年成立、一九四六年制憲的中華民國。所謂「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毫無疑義是指這個在台灣新生的共同體。

民主國家的憲法,人民的自由意志,永遠是憲法文本之源。於是,許多人希望,這次被提名的大法官可以產生發酵作用,有助於台灣人民的自由意志躍進到另一個憲法時刻。與此同時,有人以為新政府提名的大法官,將對舊政府提名的大法官產生平衡作用,一如未來補提名的監察委員,可對舊政府提名的監察委員產生平衡作用。這種政治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我們更期待另一種劇情。那就是,不論新舊大法官,不論新舊監察委員,未來都能領受新民意所欲,擺脫政黨工具的角色,共同忠誠於「主權在民」。

從二二八、白色恐怖、黨外到解除黨禁、政黨輪替,民主是從少數人開始吶喊的,他們追求正義理想而受壓迫,卻啟蒙了更多人加入抗爭的行列。一直到近年,公民力量造就民進黨完全執政,也是部分公民勇往直前呼喚了更多公民挺身而出。凡此說明,政治意識的啟蒙與深化,往往是少數感染多數,從中心往外渲染。一旦受到啟蒙,加入進步行列,就沒有先知先覺與後知後覺之分,同樣都是推動國家正向前進的夥伴。「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應作如是觀。

因此,既然要提名監察委員,便應提名一時俊彥而非酬庸,讓他們在監察院成為酵母,催化所有監察委員的進步性。「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固然有其事實也不無可議,但更不能抹煞有些選擇服從的人,後來轉而選擇服從人民意志,成為摧毀威權體制的拳頭。除弊興利,轉型正義,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新民意既然賦予完全執政,新政府便應站上歷史制高點,推舉大法官、監察委員乃至文武百官,皆應拔擢才德服眾堪當催化進步精神者,宛如火種點燃機構夥伴的改革熱情。

向來,最不樂見台灣團結走向正常國家者,非中國及其台灣內應莫屬。幸而,台灣民主強健茁壯,從內部屏障了外部惡性操作。公民意識愈來愈昂揚,愈來愈多人指望國家正常運作,從民主法治、國計民生、成長分配到核心價值、政治符號、國際參與,一一擺脫「一中亂表」的魔咒。蔡英文手握好牌機不可失,必須展現符合時勢所需的「領導力」與「用人學」,在維持現狀下穩中求進,實踐新民意鞏固台灣認同,並促成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真相和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