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看見!台灣的年輕人

一個老師的反省

◎ 林淑萍

十月初南下演講,有機會脫離平常開車的routine,搭乘了高鐵與捷運。很湊巧地,在捷運與高鐵上,有機會與兩個時下所謂「爹寶娘寶」世代的年輕人聊天,一個是約二十七、八歲的女性工程師,一個是二十二歲的男性大學生。

這位女性工程師,在台中站上車,因為她非常時尚的穿著與包包,我們聊了起來。她說:「買一個經典版的包包給自己,除了犒賞自己以外,另外,用久不用了,二手還可以賣到好價錢,這樣我就不會損失太多。不過,原則上我應該是不會賣的,我的東西都會用很久。」自以為是投資理財高手的我,聽完她的分享,除了學到一課,也非常讚賞她很有想法的規劃。

接著,我們聊到了彼此的工作。她說:「你大概看不出來我是工程師吧!我一出社會就在台積電工作,工作了兩年多,因為台積電制度健全,我做的工作日復一日,重複性很高。後來,因為想要再衝一下,我就換到比較小的企業。…很拚命,主管說什麼,我就拚命做,後來,想要挑戰自己的成熟度,就比較重視人際關係,希望自己有領導的能力。…將來希望有機會出去看看,拓展我的國際觀!」

聽完了她的分享,我滿心佩服,心裡還偷偷地想:「真是有想法!天啦!…我二十七歲時,好像還有點自以為是的幼稚,哪有她這麼成熟的想法!」

之後,演講完北返,在捷運淡水線上我不小心看到一位大學生在手機上看Bloomberg(彭博)的財經新聞,好奇而問:「是學校老師的功課嗎?」他說:「我只是有興趣自己在讀,打發時間的,不是老師交代的功課。…我的英文還好啦!Bloomberg 的英文比較簡單,New York Times的新聞,英文比較艱深,都是GRE的單字,比較難讀。」我心中驚異:「真是不可思議!我二十二歲時,除了打屁發牢騷外,連空中英語教室的文章都看不太懂!」另外,還很可惜地忘了告訴他:「我在美國大學教書時,我的學生們也大部分讀不懂New York Times的文章。」

回台灣以來,聽見大家都在罵現在的年輕人,所以,我也就跟著罵起來了。但是我認真地反省起來,這五年多教書過程中,可愛認真做事的學生,遠遠超過所謂的爹寶娘寶,只是,似乎一、兩個很寶的學生,被我們記牢了,讓我們煩惱不順心了,所以,我們的心就少了一些空間,去「看見」台灣的年輕人。

(作者為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