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競爭力需要彈性

◎ 李翼文

勞工不能連上七天班,客運業減班,週日不送瓦斯;醫療體系是否納入勞基法?外資證券業與國際接軌問題、還有竹科晶圓廠做二休二的工作型態…面對這些社會現象不是切豆腐那麼容易。

人民可以主張個別的權益,但主管機關竟然盲從民意,不能識別是部分民意或是全國真正民意,而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即使再重視單一訴求,也該聽聽其他聲音,才能兼顧不同群體的權益,不能為了選舉承諾,只滿足特定群體。

多年來台灣工時在國際名列前茅,原因竟出在未客觀分析工時結構,我國部分工時就業者比率只有三.一%,與OECD國家動輒十%,比率最低;由於全時工時統計並未區分兩者,全時就業者比率高,墊高全年總工時,主管機關若早見到工時統計的事實,應可避免台灣長工時的過勞印象。

確實,有部分不幸的勞工權益被剝奪,但不能依個人部分自我感覺推斷全體社會的勞工問題。媒體記者真的了解各行業的需求嗎?勞團的極力主張,媒體也盡量報導,造成社會分化。少數個別的不幸,造成全體社會的不便,最後造成自己更不幸;週日要搭車沒車子、叫瓦斯沒瓦斯、到醫院沒醫生,全民健保變成全民賤保。

各行業都有其特性,需要不同的工時結構,美術館、博物館週六、日營業,非營利組織也是利用週六、日辦活動,週間公休。觀光景點假日人擠人,若保留彈性讓勞工週六、日上班、週間放假,可以分散人潮,提高休閒品質,讓休閒產業平日假日都有遊客生意。

單一工時結構無法讓企業有競爭力,主管機關應先掌握各產業的特性與工時需求,再提出合理的政策規劃,同時給予企業調整的緩衝時間與配套。週休二日應依行業別、企業規模等各自選定集體休假或依勞工個別需求彈性安排休假,創造均質而和樂的社會。

(作者為企業經營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