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傾聽基層民眾的草根心聲

盧世祥

總統府國務機要費案偵查結束之後,社會各方原應靜候司法審理,以判明總統夫婦清白與否。不過,儘管「起訴不代表有罪」的基本法治道理大家琅琅上口,在極度泛政治的台灣社會,此案不待被告辯解,陳總統已立即面臨逼退局面。不僅國會罷免案又起,倒扁紅衫軍捲土重來,即連學者組成的澄社,亦在陳總統上電視回應之前,於內部程序出現爭議的情況,搶搭倒扁列車。

當然,總統夫人被指中飽公款,不只是法律攻防,除了政治角度,也有道德問題。不過,不論從何種角度出發,事實仍是一切論述的基礎;不誠無物,不就事實論事,縱然冠冕堂皇,亦有如在沙灘蓋華廈,只是虛有其表。此時,以提供準確平衡資訊服務公眾的新聞媒體,就扮演關鍵角色。具體來說,媒體反映民意,報導事實,提出公論,是協助公眾耳聰目明,在目前政治亂局中做出理智判斷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幸的是,整體而言,台灣的大眾傳播媒體由於未能信守專業倫理,自殘公信,除了少數例外,已經難以善盡其社會公器的角色。三星期之前,國際公關公司艾德曼(Edelman)所發表的調查,指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只百分之一,即其例證。媒體素行如此不堪,則寄望其於關鍵時刻脫胎換骨,善盡「第四權」之責,不啻緣木求魚。

樣本數不足 民調不可信

試以反映民意的功能為例,檢驗媒體的表現。就在陳總統記者會之後,六日幾家報紙登載其進行的民調,尤其近年逢扁必反的《聯合》《中時》兩家中型報紙,都指相信總統者只十三%。然而,這些民調不但問卷設計有問題,其樣本數不足,從七百到九百,都不足以真實有效測出普遍民意,還有拒訪率偏高(《聯合》逾三成)或竟略而不提的缺陷,顯見這些新聞機構由於立場偏頗,常遭受訪者排斥。在這種情況由媒體做出的民調,老實說連「僅供參考」的價值都沒有;然而其被拿來「彰顯民意」,甚至把它當成一版頭條新聞處理,其用意乃有如司馬昭之心。可笑的是,政媒許多人還各取所需,拿其中數字來強調民意如何如何。

除了民調不可信,媒體更嚴重的是報導真實的基本職能江河日下,尤以碰到近月來的政治亂局為甚。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長年檢視主要報紙新聞處理,發現隨著政爭加劇,報紙的錯假新聞近數月來有增無減。這種新聞專業遭受政治侵蝕的現象,只是再度印證美國《洛杉磯時報》去年對台灣媒體的觀察總結論︰它們無能處理真相(They can't handle the truth.)。尤其在處理政爭新聞,有些媒體編採主管躲在台北的冷氣辦公室指揮記者,報導新聞猶如寫小說,編輯搖身變成編劇,捕風捉影,加油添醋,當年《新新聞》的「嘿嘿式」報導,如今在若干媒體竟成家常便飯。尤有甚者,烏龍新聞如係新聞從業員無心之錯,尚可能出現更正;如今錯假新聞不斷,雖經當事人否認,相關媒體仍若無其事,且一再為之,其踐踏新聞工作的專業誠信,一至於此!

媒體偏見深 踐踏公信力

在反映民意及報導事實的客觀呈現部分,新聞媒體固然表現離譜,其屬於主觀的提出公論,同樣令人不敢恭維。國務機要費案提起公訴,按法律常識,只是檢察官做為官方原告的調查結果,當事人既已表明次日將公開回應,則包括報紙社論有關總統去留的持平反應,理應於總統記者會之後為之;畢竟,兩造並陳,兼聽則明,實係構成公正論述或表態的基本要素。然而,起訴書甫出,有報紙即出現「陳總統,你應該立即辭職下台!」社論,顯見其預有結論;如此社論,當然不足以稱公論,充其量只反映社論主管及報社的強烈成見或偏見。媒體偏見既深,即不免常戴有色眼鏡處理新聞。新聞寫作入門書常告訴新聞系學生,報導宜少用形容詞,但在最近政治亂局中,媒體卻依一己政治立場,強為民進黨人戴上「改革」、「保皇」的不同帽子。同樣地,在要求政治清明一事,若干媒體亦出現對泛綠政治人物個案窮追猛打,而於泛藍貪瀆及更龐大的問題黨產,則從輕發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即此之謂也。其中雙重標準,當然是意識形態作祟,只不過如此偏差,公眾未必受左右,新聞媒體自身公信卻一定受害,是十足的自殘行為,無怪乎其可信度只百分之一,在艾德曼調查中連網路媒體,甚至部落格都不如。

所幸,在當今政治亂局、媒體亂象之中,台灣公眾自有主見,已透過對新聞媒體的選擇迎拒,表達對新聞界的臧否。以談話性節目而言,台灣電視未能出現類似美國ABC電視網「夜線」(Nightline)的深度訪談詰辯節目是極大缺憾,惟由鄭弘儀主持,立論相對較為平衡、多元、中性的三立「大話新聞」,近數月來收視率獨占鰲頭,遙遙領先其他以名嘴亂爆胡說為特色的競爭者,即為顯例。報紙方面,較少出現烏龍新聞的《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在閱報率調查分居冠亞軍,顯示報紙受歡迎程度與新聞品質呈現正向相關,讀者對於在亂象中堅持品質及信譽的報紙,並未吝於肯定。

基層心聲 發揮中流砥柱

更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基層草根的閱聽大眾,在當前亂局中透過廣播所發揮的力量。以倒扁紅衫軍之亂為例,主其事者或可在凱道挾群眾大放厥詞,自以為是,及其走出台北「遍地開花」,面臨各地民眾透過地方電台叩應所傳達草根要求安定的力量抵制,加上馬英九市長後來抽腿,一度宣稱「絕不退場」、彷彿膨脹氣球的紅衫軍,乃迅即消風。最近在民進黨及台聯黨有關國務機要費案反應的決策及行動中,基層群眾心聲顯然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些構成台灣社會堅實力量的人民,從事實出發,以常識及常理論事,絕少政客的投機取巧,亦無名嘴的虛矯偽善,他們坦率樸實,有話直說,相較於若干新聞主管只從台北看天下,唯我獨尊,卻連從事新聞工作所需具備的真誠敬業亦付之闕如,以致反映民意、報導事實、提出公論的社會公器職責無以善盡,經年累月亂報亂講,其人品、格調之高下,相去實不可以道里計。

台灣社會明天要更好,像樣的新聞界不可少。除了透過市場力量競擇優質新聞媒體,有如前述收視及閱報率所凸顯出的公眾明智選擇之外,在當今媒體亂象中,公眾要耳聰目明,不為烏龍錯假新聞所蒙蔽誤導,還可以透過新聞絕少加油添醋的中央社(www.cna.com.tw)、從台灣主體角度論事的南方快報(www.southnews.com.tw),以及以匡正媒體亂象為職志的與媒體對抗(www.socialforce.org),有效掌握新聞真相。當然,媒體的自律,信守專業倫理,傾聽來自閱聽大眾真實的心聲,才是根本。「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基本道理,政治人物不能或忘,大眾傳播事業同樣不應悖離。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