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你的時尚沒有基礎!從美國制裁「快時尚」新法案談特色永續的哲學美學

◎ 張天泰

近日美國「回收法案」受到時尚圈和社會輿論的討論,此為美國加州通過一項里程碑法案,要求時尚品牌自己建立機制,「收回並修復」被消費者丟棄的衣物。新法案由民主黨州參議員紐曼(Josh Newman)發起,強調在加州銷售的服飾品牌生產商,都要負擔再利用、修復和回收方面的角色。舉凡生產服裝、毛巾、床上用品和室內裝飾品牌,都被算在內。

美國加州通過一項里程碑法案,要求時尚品牌自己建立機制,「收回並修復」被消費者丟棄的衣物。示意圖。(法新社檔案照)美國加州通過一項里程碑法案,要求時尚品牌自己建立機制,「收回並修復」被消費者丟棄的衣物。示意圖。(法新社檔案照)

事實上,根據統計時尚製造商每年已造成全球10%碳排問題,而法國早在2007年通過紡織品回收法,荷蘭則在2023年制定自己的衣物回收計劃,歐盟也要求在2025年擴大所有成員國的紡織品收集範圍。

「快時尚」服飾碳排放量10% 每年造成千萬噸垃圾

事實擺在眼前,全球時尚產業是人類世界主要的工業污染源,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碳排放量的10%,超過了國際航班和海運的總和。其中低品質、只穿幾次的「快時尚」服飾,每年造成千萬噸垃圾,更是導致環境危機不斷升級的主要原因。

再根據經濟學家茱麗葉.修爾所寫的《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是五十年前的三倍,購買的服飾總數也是二十年前的兩倍。1911年時,一般美國人每年購買34件衣服,到了2007年,每年平均購買的服飾總數則增加到67件,相當於每四到五天就買一件新的衣服,而快時尚透過低廉和快速的通路,更惡化濫買成衣、隨意丟棄造成的連鎖性環境污染風氣,故歐盟執委會曾表示:「全球實際上只有不到1%的紡織廢料回收到新衣服中,大部分最終都進了垃圾堆之中。」我們每天在倡導行動的永續,截至目前為止看起來就像淪為口號一般空泛無解,故歐盟力求改善快時尚對環境造成的汙染,甚至訂出在「2030年」之前將快時尚淘汰。

「Less is more」哲學美學可取代快時尚

筆者認為「Less is more」哲學美學可取代無理論基礎的快時尚,「Less is more」哲學美學也能達到特色永續的行動目標。在Matt D'Avella執導拍攝的紀錄片《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中,不僅解釋了極簡主義的根源,Joshua和Ryan也透過兩人的生命軌跡分享,提醒觀眾進入各個階層的極簡主義者的生活中,探究極簡主義在其周遭環境、行為與思想中的表現。

片中也透過哲學、社會學、神經心理學、人類學和經濟學等角度去剖析資本與消費主義對人類帶來的影響,而在這個年代,人們正享受著人類文明歷史上最高的生活物質水準,為什麼物質慾望會如同黑洞一樣,只讓他們卻還渴望更多的物質消費卻無法停止?且目前社會有太多的人崇拜自我縱慾和過度消費,個人價值定位已經不是根據他所做的事,而是他所擁有的東西,但到人生的最後我們發現只有快時尚物品和濫用消費,根本無法滿足我們追求的生命意義,只會汙染和破壞地球環境,在鼓吹資本與消費文明的時代,快速的物質消費定位了我們的階級,廣告與範本造成了強制性的消費,使我們成為了這個世界想說服我們成為的樣子;擁有更多空間和物品,卻再也無法從容地真正掌握自己的幸福生活。

看穿快時尚問題現象背後的議題,我們每一個人應學習從分辨「需要」和「想要」、「實然」和「應然」的哲學思辨教育開始,哲學家休膜(David Hume)一再提醒「實然導不出應然」的邏輯原理,面對「快速時尚」 產生的過度消費和環境汙染,第一要能夠分辨「需要」和「想要」,我是「需要」這件快時尚衣服,還是「想要」這件快時尚衣服,面對快時尚造成環境污染的「實然」,不應屈服於現實,須採取「應然」的思考和行動路徑,去改變現實,創造有利於環境永續發展的新現實。

面對「快時尚」惡化環境汙染的壓迫,解法須從思考技術為起點,可試著縮減原本購衣的頻率,例如,原本一週採購一次的人,可以試著延長為一個月採購,原本一個月採購一次則挑戰延長為二個月購買一次。隨著放慢購物的節奏,也養成每個月整理一次衣櫃的習慣,每每都能找出深藏在衣櫃底層的「壓箱寶」,然後你會發現,其實根本不須再採買了。同時還能審視哪些衣服幾乎沒穿到,下次別再買。

如果不想穿的衣服狀態仍舊良好,可以拿去舊衣回收或是捐給社福團體,或運用創造力把舊衣服改造成新穿搭,總之,解除快時尚造成環境汙染的關鍵,在學習分辨「需要」和「想要」、「實然」和「應然」的思考技術為起點。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常常穿同款式衣服。(美聯社檔案照)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常常穿同款式衣服。(美聯社檔案照)

行文最後,以一個隱喻對話故事做結尾,希望透過此故事,讓社會意識到快時尚導致環境汙染,負面影響地球環境永續發展的問題迫切性,以及提供相關思考技術的解法,此故事如下。

近年來「快時尚」迅速興起,社會因盲從快時尚而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不只產生浪費問題,甚至是環境汙染、剝削勞工等問題,根據統計,相較西元2000年,每人每年平均購買衣服量增加60%,但保留下來的數量卻只有過去一半,而調查組記者小張特別針對此新聞議題,電話訪談了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台灣電影配樂大師林強、經營 Gold Zipper 網站的Maria Lee。

嘟嘟嘟,連線電話一一接通。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我是全球12億天主教徒最高精神領袖,在公開場合的服裝大約五套以內。」

Mark Zuckerberg:「Facebook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8億人,我目前約有850億美元,但我衣服常常都買一樣款式,前陣子還被老婆Priscilla Chan提醒,可以多買其他顏色的衣服。」

台灣電影配樂大師林強:「我認為簡單即美,華美的、昂貴的衣服不是我關注的重點,所以我常常穿同樣的藍色襯衫和咖啡色褲子,就出席公益活動的場合。」

經營Gold Zipper網站的Maria Lee:「我在2017年做了一件洋裝連續穿一個月的行動實驗之後,了解自己的衣櫥,從一個沒有意識的消費者,慢慢成為一位熟知物品的,有主體性的真正擁有者。」

在整理新聞訪談人物的文件時,調查組記者小張突然想起,過去他約二十多年前大學時代,曾流行過女性穿垮褲把屁股縫露出表示性感時尚,也出現過女性把絲帶和方巾綁在右手臂的配件時尚,但不論垮褲把屁股縫露出、絲帶和方巾綁手臂的時尚文化,在這二十多年曾重複出現,正好其論文研究主題為德國大哲學家Ernst Bloch,他早已點破時尚的秘密,Ernst Bloch直言批判時尚是追求舊,並無創新:「我覺得現代人盲目花費大量金錢與時間追求時尚,表面是求新,實際上是重複著舊的模式,新時尚是舊時尚的不斷循環,但現代人卻未察覺。」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