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為何獨尊客家委員會,沒有台語委員會?

◎蔣為文

上週六(7/27)文化部在台北辦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身為客家大老的羅肇錦教授卻帶頭前往抗議且抹黑文化部獨尊台灣台語。這些人假借語言平等之名,其實是擬恢復黨國時期的獨尊中國語之政策。

羅肇錦等人指控為何文化部只針對台灣台語開會且反對教育部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羅肇錦等抗議者其實是明知故犯,得了便宜又賣乖!客家委員會於2023年底才剛辦完全國客家會議,且花費15億在桃園辦理客家博覽會。客家委員會是講台語的陳水扁總統於2001年成立,且於2003成立客家電視台,2010年又通過實施客家基本法。客家委員會2023年的法定預算數為43億多,2024年的預算為41億多。相形之下,台語沒有專門的機構在負責,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及預算在支持。公視台語台遲至2019年才開播。請問,這樣對全國百分之八十講台語的家庭公平嗎?

客家委員會2023年的法定預算數為43億多,2024年的預算為41億多。相形之下,台語沒有專門的機構在負責,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及預算在支持。(客家委員會臉書)客家委員會2023年的法定預算數為43億多,2024年的預算為41億多。相形之下,台語沒有專門的機構在負責,也沒有專門的法律及預算在支持。(客家委員會臉書)

斯斯有兩種,客家族群也有兩種:分別為認同台灣的台派及親中的統派。作家曾貴海、作家邱一帆、北社社長張葉森等人都是令人尊敬的台派客家。筆者之前曾幾次於學術研討會與羅肇錦辯論。羅教授自始至終都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我們尊重羅教授的個人認同,但既然羅肇錦認為自己是中國的客家人,憑什麼干涉台灣人稱自己的母語為台語?若照羅肇錦反對台語的邏輯,身為「台灣的大學」之一的成大也該稱為台大,憑什麼只有「台灣大學」稱為台大?

「客家」原意為「外來者」,其實是大中國、大漢沙文主義底下的一個概念用語。中國國民黨籍的羅香林於1933年出版《客家研究導論》為「客家」一詞定調,就是要證明客家民系是血統純正的北方漢人而非外族。不過,近二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逐漸指出,客家人並非純正的漢人,譬如,中國學者「房學嘉」(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院長)於1994年出版專書《客家源流探奧》如此主張。

如果要凸顯台灣客家的主體性,客家一詞之外還有不少選擇。譬如,可以選擇用「Ngai」(客語發音「我」的意思),或用「Ngìn」(人的意思),或「Thòi-vân-fa」(客語漢字寫成「佁萬話」,意思是指台灣話),或簡單易懂的「頭家」(Theù-kâ)均比外來者意涵的「客家」來的適當。

或許不少台灣的客家人一開始聽到這樣的主張會不以為然,且認為客家人已習慣稱呼自己為客家人、所用的母語為客家語而拒絕正名。當客家人仍認同自己是外來者、不是台灣人之際,憑什麼指責那些台語族群獨佔「台語」一詞?當台語族群拚命與中國切割、凸顯非漢人成分的時候,客家人憑什麼要台語人接受使用「閩南」、「福佬」或「河洛」這樣的他稱?

(作者為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