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兩岸黨國資本主義的比較

◎曾建元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抑商重農,儒家倫理以家庭身分出發建立道德義務與社會秩序,是農業經濟時代封建社會小農作業的勞動紀律的反映。

在黨國極權統治的狀態下,黨國資本習於特權的運作,尊重人格自主、契約自由和信用的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就難以在中國生根。(法新社資料照)

中國古代也有市場經濟,但資本主義並沒有在中國發展出來,近代商人的社會地位在明代王陽明肯定商人事業經營成敗也同其他階級一般需要盡心之後,才逐漸受到獲得認可。不過資本主義在中國真正的萌芽生根,還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影響。

進入到大航海時代以及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擁有了依靠殖民地資源以及機器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大量商品進入市場競爭貨幣,各國無不投入國力於支持資本擴張,從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出現了商戰的觀念,民族資本乃應運而生。

社會主義興起於反思初期資本主義剝削勞動者的弊害,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理念,民生主義實惟社會主義。五四運動後孫中山聯俄,民生主義思想底定,即「限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並運用財稅政策與國家實業計畫促進社會大同。

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後,運用美援,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計劃性自由經濟重新詮釋民生主義,但另一方面,黨則利用壟斷性特權,經營黨營事業與黨產,再以此為政治資本,鞏固本地政商關係,幸賴台灣民主化後民智大開,政黨輪替,國家要求政黨退出商業經營,公民社會要求企業善盡社會責任,黨國資本主義在台灣的發展走入歷史,台灣以經濟奇蹟成就了東方資本主義的典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以激進政治運動方式推動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直到無產階級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才以資本主義初級階段論肯定並在中國大陸重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惟因黨國體制的實施,共產中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必須依賴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資本、人力與土地,這也就為共產黨領導幹部創造了以權換錢的機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社會後發與生產價格優勢在全球自由貿易市場迅速崛起,黨國集中掌握的龐大資產轉而成為對內強化極權統治與對外強權擴張的資本,公民社會終而被徹底消滅。黨國為了爭取中外資本,則也以黨組進駐民間企業的方式協助企業主管理勞動者。黨國與資本家乃同謀而成為統治階級,共同剝削全民勞動的價值。在黨國極權統治的狀態下,黨國資本習於特權的運作,尊重人格自主、契約自由和信用的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就難以在中國生根。

(作者為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