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誠/台灣大學退休教授
台電公司為因應協和電廠陸續除役,於2018年提出「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五年來,來自地方人士與公民團體的質疑聲浪不斷,導致這項原本寄望可以「舒緩北部供電缺口」與「改善地方空污」的計畫進度延宕,甚至可能胎死腹中。
議題發展至今,很難不令人回想到兩三年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三接」,一樣是在考驗全民如何在「經濟發展」、「穩定供電」、「生態保護」之間進退取捨,追尋可以共生共榮的答案。
數字說話:區域電力供需失衡
立法院「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11年度營業預算評估報告」指出,2018至2020年度北部地區在尖峰負載時,電力缺口已達200萬瓩,全數仰賴中南電北送。為解決區域長期電力供需失衡而採取的跨區輸送電力支援,不僅增加線路損失與供電成本,也不利供電穩定與安全。2022年,台電公司因為長途電力輸送所造成的線路損失(即流失的電)就高達96.15億度、線損率達3.82%。
而這也正是為何歷年來的電源開發都要一再以「強化區域電力供需平衡」為訴求,因為這是國家整體供電安全的關鍵之一,另一關鍵則是「強化電網」。
北部尖鋒負載缺口達200萬瓩,跨區支援流失電力達96億度電。(作者提供)
北部電力供需失衡 北東電網更嚴重
根據「懂能源BLOG」所彙整的資料,自2021至2023年5月底,台灣北部及中部地區分別有66%與56%的時間用電量大於發電量,而南部地區則有83%的時間用電量低於發電量。數據顯示,北部地區電力供需失衡相對嚴重,其電力主要得借助中南部支援。如果有一天支援不來或輸送線路遭到破壞,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大家不妨回顧1999年7月29日晚上,因為台電公司在台南龍崎的1座輸電鐵塔倒塌而引發的「729停電事件」。
台灣北部地區因受陽明山、淡水河與大漢溪等地形因素的分隔,而劃分成「北西」與「北東」兩大電網,兩個電網藉由三路六迴線互為電力融通。其中,「北東電網」所涵蓋的範圍包括內湖、南港、汐止、基隆、宜蘭等,是整個大台北地區發展快速的區域,用戶數約263萬戶。目前區內用量需求大約580萬瓩,可供電力只剩下協和兩部100萬瓩重油機組,再從花蓮和平電廠支援130萬瓩,又從「北西電網」送來420萬瓩支援,可說北東電網超過一半以上的電力是來自跨區支援。
北部用電供需失衡嚴重,66%時間用電高於發電。(作者提供)
若協和換氣受阻,北東電網供電更吃緊
「北東電網」的供電穩定與北北基宜行政、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預估2025年北東電網涵蓋地區的用電需求將超過600萬瓩,隨著核二廠及協和電廠的陸續除役,倘若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無法順利推動,260萬瓩的電力無法如期供應,則北東電網在區域內用電需求的持續成長下,供電將更吃緊。
供電缺口風險,沒有人是局外人
質疑四接的人士很不想面對北東電網供電缺口將達470萬瓩的事實,更以北東電網供電缺口僅50萬瓩來迷惑大眾,打著如意算盤,想要全部倚靠北西電網來支援。但北西電源夠不夠?台電公司預估,2025年北西電網用電量965萬瓩,自有電源是1195萬瓩,北東電網供電缺口要全數仰賴北西電網來支援,可能因此導致北西電網不足240萬瓩。
北部電網近年少了914萬瓩電源,光是北東電網就少了787萬瓩。(作者提供)
北西電網不行,難道又要延續過去以來的中南電北送嗎?這對企盼中火燃煤機組能在2030年前退場的中部民眾又情何以堪?也難怪中部的公民團體與學者要質問:「憑什麼北東電網不努力,卻要中部人犧牲減煤時程、繼續中南電北送?」
更可怕的是,高達470萬瓩的供電缺口,電力系統可能因輸送線路超載而出現安全性風險,北東電網可能因此而成為全台最易發生大規模停電的區域。
為確保北東電網的安全性,要不是讓協和電廠3、4號機延役繼續燒重油?就是讓區域內的核二廠找到延役的藉口?最糟糕的就是採取限電措施?這些應該都不是國人同胞所樂見的。
所以,沒有人可以是這場爭議的局外人!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