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談與病毒共存:蛋白質疫苗也許是最後的答案

王英明

武肺新變種Omicron病毒,多停留在鼻腔與上呼吸道,所以傳染力強,但重症致死率降低。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是否要與病毒共存。個人看法是,與其說如何「與病毒共存」,不如說如何「控制疫情」在一個文明社會可以忍受的程度,且戰且走,但不是完全放棄。共存不是放棄。

很多人誤解了共存

「共存」的意思,並不是我對你無可奈何,但如果你的傷害「看來並不太大」,我們就把你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每一個人能夠自然產生免疫力。其實不積極處理、甚至完全不處理,順其自然,不全力防堵,以為這樣才不妨礙經濟發展、會更早結束疫情、而即使過程中有些人受到傷害或死亡,卻認為是生命中的一個環結,不須刻意避免。個人認為,這真是一廂情願、純粹以自私的角度心態、沒有人性,不管人群人種有強弱差別,所做的思考。所幸倡議不需接種第三劑疫苗、也不需要做檢測快篩、申報、疫調隔離(等於是關閉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這些說法,目前已被大多數專家認為是斷章取義、想當然爾的錯誤概念。畢竟我們是關懷弱勢、尊重每一條生命的社會。

許多病毒細菌早與我們共存

千年來人類早就與各種細菌病毒共存了,所以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例如麻疹、小兒痲痹、流感、百日咳菌。要不要共存,決定權是在細菌病毒,不在人類。但數百年來我們已運用各種方法例如消毒、環境衛生、滅菌手續、隔離、口罩、洗手、藥物、疫苗接種,盡量減少對大眾的傷害與殘障死亡。而因為病原體屬性的不同,有些已經絕跡,例如天花、小兒麻痺。有些還是照樣每年感染人類,但危害程度已經大為降低,例如流感。

目前以疫苗來減少重症的發生,保持醫療的能量。若是疫苗接種率達到某個程度,說不定這些防疫策略就會有所調整,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中斷。(本報資料照)

反對注射疫苗、反對疫調隔離的「專家」們,或許忘記他在小時候所接受的各種疫苗,以及整個社會國家所做的必要防疫措施,保護他能夠度過可能的危險,而能成長活到現在,怎麼可以現在昧著良心說,我們「應該可以講與病毒共存」,什麼都不做?

所謂與病毒共存,應該是把感染控制在紅線內

美國食藥署FDA在去年9月時,只主張對高危險群以及年老者,注射追加第三劑。但到11月,已經正式核准並催促所有的成年人的追加mRNA疫苗第三劑了。在今年1月份,很多國家,尤其是大英系統的英、紐、澳、愛,以及德、比、泰、韓、台灣,更把追加劑間隔,縮短為三個月。雖也有人說時間太短,影響效益(美國及日本都不打算縮短期限),但這都是各國因應Omicron 疫情以及臨床實驗報告後,所做的決定。

不過看到中央研究院、反對國產疫苗的某院士,竟然在電視訪問說,第三劑主要是疫苗廠商為了促銷產品,「抗體高不表示有保護力」,「第三劑沒有必要注射」,我聽了還真是很傻眼,如此的政治言語,有可能會害得某些人不願意追加疫苗,而染病身亡。

國外的專家認為,現在防疫政策重點,應該是放在「盡量減少對醫院、校園和經濟的影響,並加強保護弱勢族群」,阻止傳染已不是重點。台灣目前做的就是如此,因為還有20%的人,還沒有好好接種2或3劑。我相信防疫中心的專家們,並不是要以清零為目的,而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手段,盡量控制病例的發生,能減少多少算多少。目前的嚴格防疫措施,在有些人眼光中可能是勞民傷財,其實還是想盡量控制疫情在紅線內,並且保護免疫力不好或是尚未接種的人、等待他們接種完畢,以疫苗來減少重症的發生,保持醫療的能量。若是疫苗接種率達到某個程度,說不定這些防疫策略就會有所調整,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中斷。

或許答案是在蛋白質疫苗

最近有某醫師,建議大家第三劑追加不要選擇高端疫苗,還酸說「你要愛國,是你的權利」,這更讓人傻眼。個人向來反對把接種國產疫苗,當作愛國、不愛國的分界線。事實上筆者周遭許多醫師,最近注射第三劑追加,紛紛都選了高端疫苗。這些醫師想注射蛋白質疫苗,內行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抗體不錯,疫苗本身安全、幾乎沒有副作用」。高端的抗體報告已經有好幾篇,第三期的巴拉圭實驗已收案,保護力數字在三四個月內也將揭曉。但猜想,即使抗體不是非常高,也足夠保護重症的發生,就跟其他的疫苗一樣。

這只是另外一種選擇,但政治屬性不同的人士,就是喜歡藉機修理國產疫苗。就跟攻擊「AZ疫苗白打了」一樣。關於AZ 疫苗白打、不要選擇AZ,昨天牛津大學有一篇報告,可以讓這些人參考。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專家Stuart Campbell Ray博士表示:「更長時間、持續的感染是新變種病毒滋生的溫床。」因為Omicron傳播力強,也增加了病毒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體內「滯留」的可能性,使其有更多時間發展出「突變」。目前全世界仍有幾十個國家,接種者不到20%。聖邁克爾醫院全球健康研究中心Prabhat Jha博士坦言,「未接種疫苗的國家、地區基本上都是病毒的『變種工廠』」,因此,趕緊接種疫苗,病毒才有機會走向真正的感冒化。 最近的一期自然(Nature)科學期刊,就提出一個論點,認為疫情在世界上反覆,最主要的原因是,所有國家接種率有高有低,很多非洲國家甚至在10%以下,讓病毒有一再發生突變的機會,這樣就反過來影響了接種率已經高達八九成的國家,使得疫情始終是沒完沒了。

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人不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網球名將喬帥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儘管他們過去對流感、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B肝、破傷風、小兒麻痺的疫苗都接受了。原因就在於,新冠疫苗的發展太快太新,幾乎都只在一年內就完成上市,使用期間經驗,到現在只有一年。這些新的疫苗已發現有一些的重大副作用,例如最常聽到的就是mRNA疫苗引起的心肌炎、以及AZ疫苗引起的血栓(雖然發生比例比我們想像中的少)。而mRNA更有低溫冷鏈的運送要求,以維持其穩定性。加上價格昂貴的因素,使得有非常多的地方,無法順利注射。常聽到就是,在很多落後國家因為運送過程的不當,讓百萬劑疫苗失效而丟棄。最後就是不了了之。

其實過去也常聽到學者表示對mRNA疫苗,將來三五年後會不會有不可預知的副作用有隱憂。「自然」學刊認為後起之秀的蛋白質疫苗(以與高端同系列的Novavax 為例),低副作用使更多人有接種的意願;價格便宜,使更多的國家負擔得起;運送方便,不需要零下低溫的設備,就可以到達世界上很多落後國家。這些條件,有可能最終使全世界整體疫苗接種率提高、或更普遍化,而使疫情獲得解決。

到時候我們才可以說,新冠病毒終於與人類共存(就是專家們說的,人類第五個呼吸道冠狀病毒),像以往的流感、B肝、感冒等種種病毒一樣。

(家庭醫學會創會理事)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