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園道工程的價值在於從未忘記屬於民眾的地方

林苠聲 

園道的關鍵工程,箱涵推進破堤及愛河鋼構橋施作正逐步展開;沿線已開放的園道花海,悠閒生活、運動與嬉戲的民眾,像一幕幕盛裝參與的演奏會,唯一的差別是,園道工程沒有在午夜結束,而是在機具推進的鐘聲下,需6月如期赴約。

城市的自明性,充溢在建築、街道、窗戶、陽台、遮簷、公園、十字路口,甚至在巷弄小吃、鄰居街坊等豐富多彩的元素中,但頂端俯瞰鐵道兩側的原來樣貌,卻總是孤零零的建築景色,不可避免地提醒自己家鄉冷清的傷感情懷。

雨果在他〈反對破壞者的戰爭〉的文章中寫道,美觀屬於整個世界,不是專有,而是屬於所有人的。橫亙高雄南北的鐵路,在107年10月下地後,立體設施拆除,東西園道視野將蔓延15.37公里,儼然成為市中心的一路活水,它雖不是最長的道路,卻是全國最長森林花海、鐵道舊城風情的綠廊,勢必重新串聯周邊匆忙的路人,琳瑯滿目的小吃,以及令人嚮往、激動人心的家鄉歸途。

高雄的歷史是辯證性的,城市的結構是寬容的,一個僵化的軌道切割設計,曾是高雄經濟最亮麗的象徵,在需要時不惜依靠制度來維持其存在性,經漫長、認真的等待,重新定義人民的需求後,逐漸變成過去時代的圖騰,並在面對和承認過去造成的隔閡時,儘可能運用工程力量去做出一些補償。

工程要犁平政治邊陲的象徵,就需要堆砌出平淡無奇,卻是政府與人民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因此,園道工程不畏空間挫敗的情境,施作既不豎起任何壁壘,也不試圖隱瞞任何東西的綠地空間及鐵道橋樑,讓任何地方感受到充分交流的開放性,給城市心臟帶來復甦的生機。

工程要犁平政治邊陲的象徵,就需要堆砌出平淡無奇,卻是政府與人民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圖:作者提供)

園道工程並不是歷史形成的結果,而是歷史採取不同轉向時,所掀出意識的心理壓艙物,在面對建築、道路、停車或綠地衝突的都市革新間時,孤注一擲的取捨做出貢獻,創造出更有經濟意義和歸屬感的空間。居民可在園道談論多樣性的議題,重新講述並和解過去;參與的旅人可從經典建築偏見中解放,感受一下塗在牆上的大幅畫廊,暢談城市的故事及情感,讓高雄園道作為海明威筆下《流動的饗宴》的邂逅足跡;谷歌高雄點擊率的優先選項。

當然,這樣的氛圍全歸功於園道工程似乎有些附會牽強,但理解工程這樣的意圖,與為民的政治權力態度,正是維持城市生存和繁榮的長久基礎;應用工程手段,復甦城市生產力和厚植民生所需,調和空間差距,及群體間的公平性,方能讓民眾有感,精神昂揚的心理動盪。因為,工程的價值,在於從未忘記歸還屬於民眾的地方,並忠誠擴展到人民的手中。

對一座已經400年的城市來說,我們曾經失去的、獲得的,或許都只不過是浮光掠影,但,凝望這園道光景,總能感受到城市自豪壯大的市民精神與力量,在此拾得一縷清風花香。

(作者為都市計畫技師、地理學系博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