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菜市場政治學》一帶一路,經濟政策?政治陰謀?

什麼才是中國大力推行一帶一路背後真正的目的呢?假如不去詢問這個政策的制定者,除了漫無邊際地猜測,我們大概永遠也無法得到答案,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統計檢定,分析出選擇參加一帶一路國家的成分,並透過其成分,推估總體而言,該政策眼下被體現出來的,是哪一種效果。

◎米常熙、焦柔心、江育誠、孫致善、梁月瑄/台灣大學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最近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說中痛批中國「挾持非洲,目的是為了稱霸全球」,使「一帶一路」的議題又一次被搬上媒體版面。他提到,中國以國家資源為後盾,用不透明且賄賂式的協議,在非洲推行全盤並深思熟慮的布局,終欲令其因債務而受制於北京。波頓的看法,似乎代表了許多西方世界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想像,最近,斯里蘭卡與中國針對漢班托塔港99年的租借協議商定之後,這種想像理所當然地就更加堅固了。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最近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說中痛批中國「挾持非洲,目的是為了稱霸全球」,使「一帶一路」的議題又一次被搬上媒體版面。(彭博)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最近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演說中痛批中國「挾持非洲,目的是為了稱霸全球」,使「一帶一路」的議題又一次被搬上媒體版面。(彭博)

然而,一帶一路政策剛剛出台時是包裹著濃厚「經濟」光圈的,它將以絲綢之路經濟帶貫穿歐亞大陸、並以海上絲綢之路連通太平洋及印度洋。部分評論家認為,此舉是中國為了因應國內基礎建設趨緩、產能過剩及勞力成本提升的危機,藉由無附帶條件的政策向周邊國家輸出資本,以突破經濟發展困境的一步棋;卻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為了破解美國的戰略圍堵,轉而進行區域結盟的一種外交策略。

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什麼才是中國大力推行一帶一路背後真正的目的呢?假如不去詢問這個政策的制定者,除了漫無邊際地猜測,我們大概永遠也無法得到答案,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統計檢定,分析出選擇參加一帶一路國家的成分,並透過其成分,推估總體而言,該政策眼下被體現出來的,是哪一種效果。意即,根據一帶一路的組成國家來看,我們能夠進行分析,到底中國推出這樣的政策是偏向經濟考量,還是政治考量?

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周邊國家。資料來源:World Bank.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周邊國家。資料來源:World Bank.

誰是一帶一路的小夥伴?

中國的官方機構從未公布過一帶一路的正式成員國名單,官方媒體新華社也僅是整理過哪些國家位於其政策沿線,也就是說,這些被列入的國家裡,可能同時包含與任何推進中的項目皆無關的國家,也可能有已經在一帶一路架構下簽屬了相關協議的國家。我們於是將「一帶一路成員國」重新定義,以官方網站「一帶一路網」公布的資料為限,將「是否與中國簽訂過備忘錄或相同效力之一帶一路官方合作文件或聯合聲明」作為判斷標準,列出聯合國會員及觀察員國共195國,並檢視其是否符合定義。

觀察所有國家,若將加入及未加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以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1依照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權利與自由程度擬定的分類進行分組,則可得到「自由」、「部分自由」及「不自由」三個組別。中國處於「不自由」這一組,因此我們判定,這個組別中的國家與中國的政治立場較接近。

※關於自由之家指標,可參考這篇菜市場文:台灣民主倒退了嗎?

將資料製成統計圖表,可以得到下圖:

圖1:一帶一路成員與非成員國的自由程度圖1:一帶一路成員與非成員國的自由程度

在「加入」的國家當中,三組數量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但是在「不加入」的國家當中,卻明顯是「自由」的組別佔最高比例。也就是說,愈自由的國家越容易傾向不加入

而若將「需要經濟發展與否」納入考量,則可以使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每年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來評斷。2該指標衡量的項目包括:出生時的平均壽命、受教育年限及人均國民總收入,並據此將各國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組。直覺上來說,該指數愈低的國家,應該愈需要經濟發展,愈傾向加入一帶一路

將資料製成統計圖表,可以得到下圖:

圖2:一帶一路成員與非成員國的人類發展程度圖2:一帶一路成員與非成員國的人類發展程度

在「加入」的國家當中,同樣看不出太大差異,但是在「不加入」的國家當中,卻也明顯能看出趨勢:即愈高度發展的國家,愈傾向不加入一帶一路

政治 vs. 經濟,誰更有解釋力?統計結果這麼說

為了檢視政治與經濟變數如何解釋一國加入一帶一路的決定,我們設定自由之家評價、人類發展指數為解釋變數(自變數)3。由於中國在2015年開始積極與他國簽署一帶一路合約,因此,本文分析的資料為2016年公布、實際上代表2015年的Freedom House Rating與HDI指標。

「是否加入一帶一路」為統計模型中的依變數。由於依變數是二分尺度,因此我們選擇「二分勝算對數模型」進行分析。扣除遺漏值後,共有185個國家被納入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自由之家指數顯著影響是否加入一帶一路(p=0.008),人類發展指數則否(p=0.077)。也就是說,一國選擇要不要加入一帶一路,政治因素的影響力的確存在,而經濟因素則無法被證明是否存在

進一步來說,在其他變數不變的情況下,自由之家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愈不自由),加入一帶一路的「勝算比」就會增加12.2%。

統計名詞解釋:「勝算比」是指事件發生與事件不發生的機率比值。打個比方,投擲一枚硬幣,獲得正面跟反面的機率剛好一半一半,此時的勝算比就是0.5/0.5=1。如果發生機率>不發生的機率,勝算會大於1;相反的,發生機率<不發生的機率,勝算將會小於1、大於0。

也就是說,愈不自由的國家愈可能選擇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加入一帶一路

結語

於是,檢定的結果顯示,一帶一路的政治效果確實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考慮是否參加一帶一路的時候,政治立場是否接近中國(不自由)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該國家政治愈自由,愈有可能選擇不加入一帶一路。

這樣的現象其實不難理解: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和中國的差距甚大,在我們所使用的參數上,也就表示這是一個民主自由程度高的國家。一般而言,在國際關係上,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的合作通常較為困難。意識型態的分歧不僅只是文化的差距,更不利雙方建立互信機制。當一個民主國家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時,也同時憂慮著背後是否隱含威權的輸出。

就像德國外交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在2018年初的演說中提到,他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將使自由世界的秩序崩解,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再度浮上檯面,西方國家應提出對策。」此類型的觀點可能不是特例,而是在某個程度上反映出民主國家對於中國經濟崛起背後挾帶的政治影響力的恐懼。

經濟和政治從來都是互為表裡而不可切割的,儘管一帶一路表面看似作為經濟政策,希望解決中國與合作國的經濟問題,共創經濟果實,但實際上,在分析時我們從來不該輕忽背後可能的政治影響力。「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往往只是理想。臺灣儘管不是一帶一路會員國,但面對中國帶來的龐大經濟誘因,背後同步存在的政治效果依然不該被看輕與忽視。


註釋:

1.自由之家每年邀集專家學者編製指標,從「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的內涵,評估世界各國的民主與自由狀況。就前者而言,包含選舉程序(Electoral Process)、政治多元及參與(Political Pluralism and Participation)、政府運作(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就後者而言,包含言論及信仰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Belief)、集會及結社自由(Associ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Rights)、法治化(Rule of Law)、個人自主及權利(Personal Autonomy and Individual Rights),詳見說明。 

2.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從1990年開始發布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標準,該指數根據出生時預期壽命、教育(預期受教育年限、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GNI per capita)三個面向評估,詳細的計算方法請見說明。 

3.本文的主要變數是自由之家評價與人類發展指數,這些變數很少隨著遞移有大幅改變,或甚至完全不變,所以這些變數的解釋力並非時間面向,而在於跨國的面向,因此本文選擇分析橫斷面資料(cross-section data),而非縱橫資料(time-series-cross-section dat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 一帶一路,經濟政策?政治陰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