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別忘了年底還有議員選舉──淺談如何讓自己支持的理念在議會最大化

◎趙之道

年底九合一地方大選剩下不到一個月,相關新聞也佔據各大媒體及網路論壇主要版面。只是,九合一大選顧名思義就是九種地方選舉一併舉辦,但除了眾所矚目的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還有另外七種選舉,分別是直轄市議員、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區代表、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以及村里長。

姑且不論行政層級低於直轄市及縣市的山地原住民區、鄉鎮市及村里,相較於作為行政首長的直轄市長及縣市長,作為民意代表的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同樣對地方發展與進步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但議員選舉得到的關注,卻不符比例地少了許多。

別忘了年底不只有縣市長的選舉,除了選擇與自己理念最為接近,更要考慮到當選的可能、讓理念化為實際的可能!(資料照)

直轄市或縣市議員除了審查地方政府預算、自治法規、協調行政事宜……等等,在政黨政治下,一方面首長和議會多數同黨與否,很大程度地決定了首長的施政能否順利,另一方面也反映所在地選民的集體偏好與投票取向。

以上列舉的議員重要性,大部分都相當具體清楚,但,什麼是「反映所在地選民的集體偏好與投票取向」呢?

眾所皆知,扣除新竹縣、台東縣及花蓮縣,台灣本島包含合併升格前的六都,每個縣市皆由藍綠兩黨執政過。然而地方議會打從地方自治選舉以來,多由國民黨包辦多數,即使罕有民進黨藉議員佔多數,也從未過半。一直到合併升格後的第二屆高雄市議會,民進黨拿下總席次66席中的35席,才創下民進黨在地方議會穩定過半的記錄。

這種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分別投給不同黨籍候選人的行為,在選舉研究中被稱為「分裂投票」。「分裂投票」除了違反直覺,更重要的是,它代表選民在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的投票取向,並非依循相同的邏輯。「分裂投票」的成因,其實與另一個現象接近,那就是「越基層的選舉,國民黨的得票率越高」。

例如在四年前民進黨大勝的2014年九合一選舉,全台7千8百多席村里長中,無黨籍佔超過三分之二的5千6百多席,而國民黨拿下近1千8百席,而民進黨只有390席。在民進黨壓倒性勝利的高雄市,里長人數還是硬生生少了國民黨1席。只有台南市,民進黨才以76席對71席,略贏了5席。

「分裂投票」和「越基層的選舉,國民黨的得票率越高」,這兩個現象的成因,無非是台灣社會經歷國民黨長達半個世紀的威權統治,黨國機器和社會產生的連結盤根錯節。解嚴後,即使因為台灣意識覺醒、加上追求公平、正義、清廉等價值,使得國民黨在中央與地方行政首長節節敗退,乃至輸掉國會多數。但在選舉人更少、與被選舉人關係更緊密的地方基層選舉,不僅是具體利益,包含親情、友情、人情等各種人際羈絆,皆更顯著地影響選舉結果,也成為國民黨威權時期留下的社會連結,可以有效動員的媒介。

換句話說,越基層的選舉,投票邏輯越是以人情連帶、甚至赤裸裸的利益分配主導,與現代民主理論預設的,以價值、理念、政策及施政能力為主要考量的邏輯,是不相容的。

如果依此將投票邏輯粗略分為理念政策型與人情利益型,那麼就不難發現較依賴前者的泛綠的、本土的候選人,在越基層的選舉,越難與較依賴後者的泛藍的、黨國的候選人競爭。

更致命的是,議員選舉複數選區的特性,使得理念政策型的選舉邏輯更不利。依賴人情利益的泛藍的、黨國的候選人,往往依循宗親會、宮廟、農漁會或其他社團,在選區內各自劃分地盤,彼此之間相安無事。相反地,依賴理念政策的泛綠的、本土的候選人,因為相對缺乏足夠的固定支持者,必須用理念與政策爭取跨過當選門檻的關鍵票數。為了競爭理念相近的選民,反而更容易同黨相互攻訐、同室操戈。

甚至,在小黨林立下,複數選區的議員選舉中,大綠小綠之爭,絕對比大藍小藍之爭更為激烈。也因此,作為選舉結果的議員席次,卻往往不能反映選區中選民重視台灣本土意識、重視公平、正義或廉潔等價值的比例。簡單地說,相近理念在激烈競爭之下,最後反映的聲量反倒縮小了。

因此,當大家走進投票所,投完縣市長選票後,在蓋下議員選票前,如果自己在意的是台灣本土意識,是公平、正義或廉潔等價值理念,那除了選擇理念最接近的候選人,更是要考慮手中這一票能否轉換為議員席次,而不是分散了本土力量的支持率。

當然,這篇文章並非刻意操作大綠小綠棄保,否則無須如此長篇大論。無庸置疑,民進黨提名的議員候選人,未必沒有從國民黨帶槍投靠、甚至被掃地出門或西瓜偎大邊的變色龍,這些人多半依賴傳統的人情利益多過現代的理念政策。其他的小綠,也不全是理念陳義過高、實踐能力不足的說說人。任何有關心自家選區的選民,應該都分得出來兩者的區別。

無論如何,本文只是提醒大家,面對多席次的議員選舉,除了選擇與自己理念最為接近,更要考慮到當選的可能、讓理念化為實際的可能!

(私人機構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