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藍色電影夢》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硬要說台灣世界盃足球賽沒缺席,其實很阿Q,然而,就算是在會外賽就先被淘汰了,就算名次在百名之外,喜歡足球,愛踢足球,勇敢築夢與逐夢,何錯之有?《敢夢者:最後一擊陳昌源》並非一般運動紀錄片,其實是一部生命紀錄片。

藍色電影夢》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藍祖蔚

世人瘋足球,台灣卻冷得可以。世界盃舉行廿屆以來,台灣隊不管是列名大洋洲區亞洲區,最多打到了資格賽第二輪就出局了,戰績不佳,球星寥落,都是民眾冷眼相待的原因,偏偏在此時卻有一群熱血傻子完成了足球紀錄片《敢夢者:最後一擊陳昌源》。

藍色電影夢》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原因之一,台灣球壇曾經有過一顆球星陳昌源(夏維耶),這位台法混血球員,披上台灣隊戰袍征戰過九場比賽,踢進三球,帶來了稀少卻珍貴的勝利。

原因之二,陳昌源效應曾讓一萬五千位球迷擁進球場,見證他罰十二碼,踢贏馬來西亞隊。

原因之三,台灣足球隊的世界排名,已從四年前幾近墊底的一百八十名上下,躍升到一二一名。雖然距離前段班還有百名之遙,卻已進步了快六十名。

體育賽事很現實,勝利不可少,英雄不能缺,紅葉少棒一戰成名,金龍少棒小廟稱王,林書豪的一季風光,王建民的四年先發,戰役不論大小,戰功都是必要的結果,足球場上卻很難找到類似的輝煌。

藍色電影夢》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陳昌源退役前的最後一戰選擇代表台灣出賽,必須打止痛針才能一拐一拐上陣,在醫務室裡高喊著「我不想失去我的腳」的他,最後時刻兩次助功,幫助當時排名一五一的台灣隊打敗了排名一二四的分組冠軍巴林。這場小勝利,登不上國際新聞版面,就這樣要擴大成一部紀錄片,也太阿Q了,《敢夢者》需要戰功,卻不耽溺或放大戰功,就不再是關門自爽的阿Q了。

比利時出生的陳昌源,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法國人,打過比利時的青年國家隊,更是甲組聯賽的職業球員,替排名殿後的台灣隊跨刀,不會增加他的戰功,卻可能拖垮他的紀錄,不會說台灣話,只能靠英語溝通的陳昌源,只在幼年時期到爺爺的台灣故鄉生活過一陣子,只清楚記得奶奶的餐桌上總是滿桌佳餚的他,為何願意這樣為台灣付出?正是製片林凡舜帶領一群初生之犢,一頭栽進冷門球種拍攝紀錄片的初衷。

藍色電影夢》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敢夢者》很多場面拍得很像廣告片,進球的熱血場面卻遠不如愛爾達的世足賽宣傳片,五分之四談人,其餘才是火球場景,這種比例原則,說明了《敢夢者》選擇從球星的日常切入,只輕觸戰役,卻側重戰事前後的「人」味,讓你看見了一位台灣孩子如何在歐洲闖盪,又如何想替故鄉做一點事,他遇到的艱難與實踐,就兼具了「敢」與「夢」的雙重元素。

編按:《敢夢者:最後一擊陳昌源》還在募資尋找院線映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藍色電影夢 敢夢者:陳昌源最後一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