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大學甄試「不衝堂」究竟為誰增加了機會?!

◎王盛麒

大學個人申請統一分發輔大醫學系22個招生名額均未招收到學生,也讓大眾看見了大學個人申請排除衝堂之外的問題:甄試日期不衝堂究竟為誰增加了機會?

大學個人申請三倍率篩選,如果招聯會窮盡洪荒之力協調各校排除衝堂,讓每一個考生在6個申請校系中都能如願參加第二階段,最後以每位考生平均錄取4個校系算(現況每個考生平均錄取約3個),3倍的人,每一個人手上有4個校系可選,不需要太多的數學計算,就已經知道必然會出現缺額。缺額代表了大學想要招收,考生報考希望進入的人失去了機會。

甄試日期不衝堂究竟為誰增加了機會?(資料照)

站在考生及家長的立場,當然希望每一個申請的校系都能錄取再來做選擇,因此,將同性質校系甄試日期協調錯開,其實只是增加了「強者」的錄取機會,把所有的機會都握在手上,反而讓因為衝堂選擇而空出來的機會受到排擠,讓原本更多學生可以錄取的機會,集中到了強者的手上。

因此,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甄試日期錯開,到底是增加了那些人的錄取機會?從實務上看,當然是比較可能增加成績好或者是家庭經濟環境好可以6個校系報滿的人的錄取機會。一個考上台大的考生,同時也考上清、交、成、政等相關校系(或同一校內其他的系),當他選擇就讀台大(或某一系)就讀時,其他的錄取校系的名額就成為缺額了,儘管個人申請有備取的機制,但個人申請最多也只是篩入招生名額3倍的人,當每一個考生錄取校系超過3個時,即使所篩入3倍的人都被各校系錄取並分發,最後仍將出現缺額,而這些缺額,原本可以藉由考生在衝堂的選擇中釋出,讓更多的人有選擇的機會。

前一陣子大學個人申請衝堂問題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曾有升學輔導專家出面表示,衝堂讓考生正視自己的志趣,學習取捨選擇,也增加其他學生的錄取機會並不見得是壞事。但,一般人是這麼認為的嗎?只要家長團體的代表在媒體前聲淚俱下的控訴衝堂問題如何剝奪了考生的機會,如何讓考生一旦沒能錄取第一志願,就掉到多少志願之外,甚至一無所有,再加上民意代表的高度關切,媒體的大肆渲染,所有的教育理念、理想此時都自動失靈,學校、家長自動都變成為學生排除一切障礙的開道人,學生「把書讀好就是了」。

大學的招生各校自有一套多年經驗修正而來的策略,目的除了讓校系能在學校的教育目標下招足學生(有哪一個校系會不想招好、招滿?),考試日程趨避的安排最大目的當然是招到校系想招的學生。以今年個人申請輔大醫學系的例子而言,不與其他學校醫學系衝堂的輔大醫學系明顯成為強者的備胎校系,因此所有第一階段篩入的考生都是滿級分的75級分(以往可能只要72、3級分),第一階段篩入的92名考生中,有90名與其他另一傳統上考生較可能選擇的醫學校系重疊,媒體報導以輔大醫學系忙半天,可能只能招到2名學生的悚動標題,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也讓排除衝堂到底有利了誰,某種程度上得到了實際上的印證。

輔仁大學醫學系今年招生22名,申請入學分發結果卻掛蛋。(資料照)

醫學系因為領域特定而單一,很容易得以看出衝堂排除之後讓強者機會增加的效果,其他領域電機資工、法律、商管,雖因校系較多而不易明顯看出,但也有相同的問題,筆者就曾經在教育部的一次會議中,聽到某私立高中的校長公開的感謝各大學醫學系的衝堂,讓他們學校的學生有錄取的機會,而不是招生名額都被建X、北X、中X、南X等都會型的學生給佔據。我們鄰國的日本,最好的大學招生,幾乎都集中在相同的一週,似乎也沒聽說學生及家長有甚麼激烈的抗議?某大學的校長說得好:如何讓學生知所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希望經過這樣的媒體報導,能夠讓一般人仔細的省思,我們排除校系考試日程衝堂的結果,是不是一直都在為強者製造更多的機會,讓相對弱勢的人更加弱勢?某些看似為所有考生請命的訴求,其實是不是為強者爭取了更多的機會與資源?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在不經意中鼓勵了「贏者全拿」的作為?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組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