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農民要的不多:對農業政策的年終檢討

檢視過去這一年,農民真的要的不多,因為缺工造成的農忙,已經讓他們無暇;一些新的農業政策的出台,更讓他們眼花撩亂!他們真心期望,今年所做的,明年可以繼續;農業政策不要換了首長就重新來過,因為老農已漸漸下不了田,青農多數仍在摸索,至少讓已經執行的農業政策能持續落實。

焦鈞

歲末年終,也是到了可以檢討一年農業政策良窳的時候,特別是農委會是少數幾個更換閣員的部會,農業政策更直指執政黨最核心的群眾基礎;因此,回顧這一年,農民可以說:「我要的不多!」他們只期望小英2016年大選的政見宣示能夠落實,政策執行能夠有延續性,如此而已。

《農業基本法》未能如期立法通過

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同年2月立法院改組,一舉扭轉過去朝小野大的施政不順遂的格局。但可惜的是,該法仍停留在「立法院公聽會」的階段;去年6月立法院舉行最後一場關於《農業基本法》的公聽會上,藍綠兩大政黨均推派代表與會,行政部門也做出年底送出政院版的承諾,卻因為其他法案的卡關,又這樣延宕一年!目前,該法案的進度仍停留在今年3月由立委蔡培慧領銜提案的版本,何時能排入委員會,仍在未定之天。

有機農業與友善耕作的專法

今年9月,政院送出了「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到立法院,緊接著民進黨委員也送出三個不同的版本,等待審查。對部分有機農業,以及友善耕作的信仰者,此法草案的出台,固然標示了某種里程碑,但在此法在徵詢各界意見過程中,仍出現了「友善耕作」是否要入法的爭辯。

因應有機農業促進法的立法進程,農政單位也在今年宣示,從明年開始農產品認證標章,只保留「產銷履歷農產品」與「有機農產品」這兩個系統,此局固然有利於市場消費者的辨識度,但對於農民生產者而言,他們仍擔心這樣的政策推動,未來是否會因為執政團隊的更替而中斷政策的延續性。

回顧這一年,農民可以說:「我要的不多!」(記者蔡宗憲攝)回顧這一年,農民可以說:「我要的不多!」(記者蔡宗憲攝)

農村缺工與農地管理的老問題

回顧今年,最近要上新聞版面的農業新聞,扣除食安風暴之外,就屬農村缺工與農地管理這一體兩面的問題。

這兩個老問題,特別是農村缺工問題不是台灣特有,周邊國家皆然;可惜的是,在政策出台之前,相關的研究報告是否充分?政策出台之後,面對社會質疑的政策可落實性,又做了哪些檢討?農地管理的核心是農地農用與農舍管制,這已經上綱到國家政經發展總路線的層次,這也是過去這一年農政單位在試圖化解此一難題時,面臨莫大挑戰與阻力的根本原因。

食安風暴

沒有人會否認,2016年的再次政黨輪替,食安問題演變成食安風暴,推毀了都會中產階級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心;新政府上台前力主的「食安五環」在經過這一年的檢驗,也面臨到巨大的挑戰。特別是農業當中產值相當大的養雞產業,芬普尼「毒蛋」風暴只是再次凸顯公務體系各自為政的陋習。

今年還有一個與食安政策相關的,就是趕在去年底掛牌運作的「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這一個完全因應食安五環政策落實而成立的單位,這一年來社會大眾似乎並不清楚此單位對食安控管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農村缺工問題不是台灣特有,周邊國家皆然;可惜的是,在政策出台之前,相關的研究報告是否充分?政策出台之後,面對社會質疑的政策可落實性,又做了哪些檢討?(記者黃美珠攝)農村缺工問題不是台灣特有,周邊國家皆然;可惜的是,在政策出台之前,相關的研究報告是否充分?政策出台之後,面對社會質疑的政策可落實性,又做了哪些檢討?(記者黃美珠攝)

面對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挑戰與全球化的威脅與競爭

今年這一年確實風調雨順,特別是各種作物的豐收,除了少部分季節性明顯的農產品之外,農產品價格維持了一定的穩定度;但,這仍不能掩飾,台灣依舊是一個糧食進口國。縱使很多人不認為糧食自給率是一個必須堅持的數字,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淺碟的市場與風險性極高的生產環境,我們這一年並沒有針對全球氣候變遷對農業的挑戰,提出未來長遠因應之道,也是事實。

此外,全球化並沒有因為川普的上台而停滯不前,區域經貿整合取代的世貿組織架構協定,台灣不能自外於這樣的浪潮趨勢,農產品市場大門何時被叩關而門戶大開,絕對不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再來因應;同樣的,以現在的思維去看待未來這樣一個可見的挑戰,也絕對無力抵擋。

檢視過去這一年,農民真的要的不多,因為缺工造成的農忙,已經讓他們無暇;一些新的農業政策的出台,更讓他們眼花撩亂!他們真心期望,今年所做的,明年可以繼續;農業政策不要換了首長就重新來過,因為老農已漸漸下不了田,青農多數仍在摸索,至少讓已經執行的農業政策能持續落實,是他們對今年農業的最大感觸與來年的最大期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