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梭
探究梵谷的信件、畫作、接觸過的親友們,試圖推敲其生活與內心情感,甚至是死因;耗時六年,動用百位藝術家繪製六萬餘幅油畫而成的電影《梵谷:星夜之謎(Loving Vincent)》, 時序交疊地窺視這位畫家的生前身後那段日子。
電影《梵谷:星夜之謎》邀集百位藝術家繪製萬餘幅油畫。(圖:BreakThru Productions)
瘋狂的割耳行徑,與弟弟西奧的情誼,為人們勾繪的圖畫,腹部的槍傷;看似愈接近實情,真相卻愈迷離。穿插梵谷畫作場景,讓觀影者隨梵谷的郵差老友之子奔波,在送信過程走訪梵谷生前經歷;聽旁人如何談論這個看似瘋顛卻溫柔細膩的藝術家。
2016年2月,身為美國第二大藝術博物館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依據梵谷作品重新打造真實版《在亞爾的臥室(Bedroom in Arles)》;除了自家館藏,亦向荷蘭梵谷博物館 (Van Gogh Museum)以及法國奧賽美術館(Musée d'Orsay)商借另外兩幅畫作,讓人們比較梵谷對同一個房間的不同光影呈現與心境。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梵谷Bedroom特展一次展出三幅不同的畫作。(圖:Chicago Tribune)
在此展覽期間,芝加哥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 Chicago)由餐飲經理麥可.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以梵谷之名設計一款「文森(The Vincent)」調酒。靈感來自梵谷偏好的艾碧斯酒(Absinthe)與其《食薯者(The Potato Eaters)》畫作;使用45毫升馬鈴薯伏特加(Potato Vodka:可選用Chopin、Reyka、Chase等品牌)、22毫升黄色夏翠斯藥草酒( Yellow Chartreuse)、7毫升檬檸汁、少量艾碧斯,冰鎮攪拌後倒進雞尾酒杯內,再飾以黄檸檬皮。口感是柔順且豐富的藥草調性,入喉卻又帶著酒精刺激,餘韻再轉為幽然草本香氣。
Waldorf Astoria Chicago調製的The Vincent。(圖:Chicago Tribune)
電影裡提及梵谷為了減輕西奧負擔,自巴黎遷移至法國阿爾,租下「黃色小屋(Yellow House)」希望能將之打造為藝術家聚集地;電影也試著用梵谷筆觸畫出夜晚的黃色小屋與正在卸載傢俱的黄屋一景。
芝加哥JW萬豪飯店(Hotel JW Marriott Chicago)大廳酒吧調酒師-達米安.阿姆斯( Damian Arms)以梵谷為題,創作出連同「黃色小屋」等三款調酒。在笛型香檳杯內倒進蘇茲龍膽開胃酒(Suze)、艾碧斯、氣泡酒稍加攪拌,淡淡金黃色酒液內竄昇的氣泡構建出一幅虛幻又讓人憧憬的「黃色小屋」景色。
電影《梵谷:星夜之謎》裡繪製的夜晚黃色小屋。(圖:Chicago Tribune)
「床上早餐(Breakfast in Bed)」調酒則是《在亞爾的臥室》畫作裡的床邊早餐作為發想,以與梵谷一樣來自荷蘭的博斯杜松子酒(Bols Genever)為基底,加上杏仁糖漿(Orgeat)、自製八角風味咖啡糖漿、鮮奶油,最後再滴入少量柑橘與巧克力苦精搖盪均勻;滋味像是帶著香料與些許麥芽的咖啡拿鐵。
另一款「臨摹(Repetition)」,概念是梵谷經常重覆繪製作品。除了《在亞爾的臥室》有三幅,替電影中提及的老郵差好友約瑟夫描繪肖像作品共有九個不同版本;有時候是因為將作品送人,有時則是為了呈現感受不同效果。
達米安以琴酒(Gin)加上黄色夏翠斯藥草酒、覆盆 莓糖漿、檸檬汁與葡萄柚汁;酸甜的果香裡又有不同層次的草本交疊,與梵谷不斷重繪作品, 想表現不同感覺的手法相似。
如此為後世熟知讚揚的畫家,生前唯一賣出的畫是弟弟西奧託人買下;逝世後百年,人們攤開他的信件,循著他的足跡,想如何零星拼湊出梵谷內心世界。像是調查死因,實則透過這些抽絲剝繭的動作來讓人們想像梵谷究竟會是什麼樣的人。
但重要的也許不是謎底本身,更在追尋答案過程當中產生的悸動與感觸。
(自由評論網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