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據傳將於4月前往美國訪問,並且首度與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會晤。美中兩國元首初次交手,外界勢必聚焦在彼此的肢體動作和語言交鋒。川普個性直率、好惡分明、利益至上、喜怒易形於色。他可以和日本首相安倍打幾個小時的小白球、熱情握手18秒,讓安倍受寵若驚。他同樣也可以在媒體面前,不顧紳士風度,拒絕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握手請求。安倍為了取悅這位全球最有權力的領袖,下足外交功夫,帶了大筆投資美國的伴手禮博取川普歡心,更投其所好,在高爾夫球場上建立交情,川普當然龍心大悅。梅克爾個性內斂拘謹、不煽情,還曾直率批評川普對女性與少數族裔的歧視性言論,川普公開不給她好臉色看。
安排習近平訪美的幕僚們想必坐如針氈,對「川習會」可能出現讓大老闆「有失面子」的可能風險進行各種沙盤推演和預防準備。傳出習近平此行定位是非正式的「工作訪問」,而非講究禮賓儀節的「國是訪問」,就是為了避免上述冷場或出糗的場面。
但習近平面對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依然決定提前與川普見面,可見他的深謀遠慮和膽識決心。
川普在媒體面前,不顧紳士風度,拒絕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握手請求。(AP)
北京事前也進行多方面的探底和拉攏,除了透過經貿利益拉近與川普家人的關係,更個別突破川普政府內包括所謂「高盛集團幫」在內較為「友中」的勢力。川普政府迄今在處理亞太事務的團隊尚未成型,各股派系力量在白宮競逐決策影響力,再加上國務卿提勒森欠缺外交經歷和有經驗幕僚的輔佐,都讓北京有可乘之機。
幾個跡象顯示北京近來對華府施壓的「檯面下外交」、乃至於見縫插針、分化離間手段已略見成效。例如,原本預期川普一上任可能展開的美中貿易大戰有點雷聲大、雨點小。川普任命曾經著有《致命中國》一書、立場「反中」的經濟學者納瓦洛擔任白宮國家貿易顧問,看似磨刀霍霍、準備向中國開刀,如今已被川普家人勢力和內閣的「高盛集團幫」架空。前高盛集團執行長、也是新任美國財政部長努勤話說的再白不過,川普政府不急於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另一個美中關係的歧異點-南海問題,也在川普上台之後被朝鮮半島最新緊張情勢給取代,北京樂得繼續填海造地、部署軍備。
至於川普當選後接了來自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恭賀電話,接著說出「如果可以和中國談判包括貿易在內等議題,可以不受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約束」的言論後,也在北京密集的穿梭外交下,讓川普在2月8日與習近平的電話會談中說出「美國信守一中政策」。習近平祭出哪些誘因或籌碼換得川普的回心轉意,才是外界應該打探的內幕。
川普任命曾經著有《致命中國》一書、立場「反中」的經濟學者納瓦洛(圖)擔任白宮國家貿易顧問,看似磨刀霍霍、準備向中國開刀,如今已被川普家人勢力和內閣的「高盛集團幫」架空。(CNBC.com)
但不能否認的是,上述這些微妙的轉變,顯示北京透過細膩的外交手腕和耐心,試圖達成其背後更大的對美外交野心,「川習會」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讓美中關係不致於在中國十九大之前,影響習近平的領導威望和國內議程佈局,然後是將美中重大歧異的交手延後、拉長戰線。
所以,與其問為何習近平這麼等不及要和川普見面?或是關注川普會怎麼讓習近平難堪?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是:川普準備好如何面對習近平了嗎?又或者說,川普的團隊準備好了嗎?
答案顯然是存疑的。
從決策的結構面而言,目前國務卿提勒森孤軍奮戰,他下面負責亞太事務與對中外交的副國務卿、助理國務卿、副助理國務卿等職務仍然懸缺,多仰賴官僚體系暫代,致使許多跨部門的國安決策會議,不是缺少專業政治任命的官員與會,就是讓非專業的白宮其他勢力介入。誠如陪同提勒森訪問亞洲的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棠所言,川普政府不會再延用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洲」政策,但也尚未提出新的戰略。顯然國務外交系統官僚也在等待川普政府更明確的政策方向。
當提勒森在北京會晤習近平時公開說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中關係」。此一說法和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的論點不謀而合,北京學界和傳媒大力讚揚,華府地區的中國問題專家則群起撻伐。提勒森有可能只是說說場面話,閉門會議時態度較為強硬,玩的是「黑臉和白臉」的外交手法。但呈現給外界的印象就是美國先矮了一截。如果再加上川普宣佈美國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美中貿易戰暫時熄火、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作為也甚少指責,提勒森此話一出,讓美國在亞洲的盟邦心中又多了幾個大問號:提勒森此言是替即將到來的「川習會」定調嗎?他真能代表川普的態度嗎?究竟川普先前表明要跟中國來硬的,到底是玩真的還是虛張聲勢而已?又或者美中在檯面下是否正進行某種交易?
提勒森在北京會晤習近平時公開說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中關係」和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的論點不謀而合,北京學界和傳媒大力讚揚,華府地區的中國問題專家則群起撻伐。(AP)
國務院如此,白宮國安會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過去處理美中元首高峰會多由白宮國安會負責亞洲事務的資深主任負責,歐巴馬政府初期最早安排他訪問北京與胡錦濤見面的就是嫻熟中國問題的貝德,後來接任的羅素和麥艾文也都有多年與中國交手的經驗,他們對北京的企圖從來不敢大意。川普政府新任的白宮亞太事務資深主任普亭杰是記者出身,過去無行政經驗,目前在白宮的決策影響力不大。新任國家安全顧問麥瑪斯特將軍的專長在中東,而非亞洲。
團隊尚未完全到位衍生出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川普政府整體對亞洲的大戰略也尚未成型,一個全面性、一致性、經過跨部門協調的政策方向依然付之闕如,現階段多處於個別議題的態度喊話而已。
例如提勒森在訪問日本、韓國時公開說美國過去20年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是失敗的,但他也未能提出替代方案。 提勒森首次的亞洲行肩負重大任務,因為亞洲正值多事之秋,北北亞局勢更因為近來北朝鮮屢屢挑釁之舉、韓國朴槿惠下台呈現權力真空、美國提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中國反對「薩德」而對韓國進行若干經貿抵制、美韓年度聯合軍演等陷入緊張,提勒森在東京和首爾也批評北京約制北朝鮮不力。
朝鮮半島議題預料是「川習會」的重中之重,但美中之間還有雙重投資協議、網路安全、以及是否延續歐巴馬時代的「經濟戰略對話機制」等議題。 在尚未勾勒出一個具體可行的亞太大戰略或是對中政策之前,川普真的準備好面對習近平了嗎?「川習會」會否淪為各說各話、讓外界多憑肢體語言熱絡與否,做為評論美中實質關係好壞的標準?
川普會不會在「面子上」佔了便宜,卻在「裡子上」讓習近平達陣?答案很快就揭曉。